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氣象指數保險“首單”不斷落地 延伸農險服務領域

成本降低、理賠周期縮短的氣象指數保險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保障農業生產,讓農戶擺脫“靠天吃飯”。12月20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可以承保天氣變化的氣象指數保險不斷落地,為農戶“雪中送炭”。不過,需注意的是,通過打造“氣象+保險”合作模式,優化資源配置的同時,給氣象上保險也面臨承保工作量大且難等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氣象災害是農業生產的主要矛盾,“過點即賠”的氣象指數保險可以為傳統農業保險形成有效的補充,可能會在一些地區成為主流產品,筑牢氣象防災減災防線。

“首單”不斷落地,延伸農險服務領域

今年秋冬以來,多地氣象指數保險“首單”相繼落地,柚子、草莓、對蝦等農產品在收獲季節有了保障。

氣象指數保險,是指以一個或者幾個氣象要素為觸發條件,如風速、降雨量、溫度等,當達到觸發條件后,無論受保者是否受災,保險公司都將根據氣象要素指數向保戶支付保險金。而指數保險,是近年來新興起的一種保險類型,也包括價格指數保險等。

“胡柚凍害每3-5年便有一次,受一次凍害需要3-5年才能恢復,對柚農增收的影響較大。”常山縣農業農村部門有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而如今胡柚凍壞了有保險來賠,12月7日,浙江省首單胡柚低溫氣象指數保險落地,這張保單為常山縣某農業公司200畝的胡柚苗,提供了最高50萬元的風險保障。

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助理王國軍看來,此前農戶并非“欣然接受”氣象指數保險,因為有的農戶承保區域沒有受災,卻因為氣象影響達到氣象指數保險的理賠點;有的承保區域受災了,卻未獲得理賠。因為不論是雨水霜凍,只要達到一定級別,氣象指數保險就會賠付,這一理賠觸發點,此前“有悖于”農戶的觀念,但隨著投保、理賠簡單,保費相對低,農戶觀念也在發生轉變。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隨著多地進入養殖、棚戶種植“豐收季”,給氣象上保險也在各地相繼展開,多地的氣象指數保險“首單”紛紛出現。11月23日,全國首單大棚草莓氣象指數保險在商丘梁園區成功落地;11月25日,汕尾首單對蝦養殖氣象指數保險落地。王國軍表示,氣象指數保險各地相繼開展是大趨勢,可能在一些地區成為主流農險產品。

此外,畢節、遼源、陽江等市縣今年以來通過氣象局和保險公司合作,來打造“氣象+保險”模式。遼源市政府網站顯示,“氣象+保險”模式將推動保險氣象服務技術創新,探索推進氣象災害指數在產品中的應用,開發適用于不同群體的相關產品,形成防災減災合力。

王國軍認為,“氣象+保險”是非常好的合作模式,氣象的服務功能很大程度上是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的,這與農業保險有很大的契合度。氣象部門可以為農業保險公司提供服務,保險公司用這些氣象信息把災害減到最低,并對雹災等進行提前預防。調整作物種植結構、建筑堤壩,防洪灌溉等設施也可以提前準備。

大面積承保待各方“使招”

河南暴雨、臺風“煙花”、山西秋汛等由極端天氣引發的災害事件給當地經濟發展及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極端天氣之下,如何充分發揮氣象災害保險的“兜底”作用,成為亟待探索實踐的一項重要課題。

而氣象指數保險作為農業保險的有效補充,“活躍”在養殖業、農牧業領域,根據遭遇的天氣種類不同,氣象指數保險也形成了不同種類的保險業務。如“37°高溫險”“茶葉低溫氣象險”“蜂業氣象指數保險”“藏系羊牦牛降雪量氣象指數保險”“蔬菜種植氣象指數保險”等。

對于氣象指數保險的“走俏”,王國軍表示,因為該保險從投保到理賠相對簡便,而且各方成本較低,承保區域受災情況也很容易進行確定。此外,保險公司查勘定損成本較低也是一大因素。

業內人士表示,氣象指數保險的理賠判定比較直觀透明,也可以免去在核災過程中保險公司和保戶的爭議,以及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

不過,作為一種農業保險,氣象指數保險作為農業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曾發文指出氣象指數保險產品知識的普及面較窄等挑戰。由于農村土地碎片化嚴重,農戶數量多,承保工作量大且難。

下一步,氣象指數保險的落地可以在哪些方面發力?王國軍表示,氣象保險承保的范圍可以進一步擴大,比如全國性、跨省、跨區進行大范圍承保。另外他建議,承保的風險要盡量多,各種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比較大的范圍損失都可以納入保障范圍。

“在氣象方面目前通過科學的散點計算,但由于氣象采集裝置、設備,是分散在各個地方的,這就造成有的地方達到了理賠點,有的還沒達到,使得怎么賠成了問題。另外,對損失的確定也相對較難。”王國軍表示道。

因此,王國軍建議理賠觸發機制要更科學,盡量能夠既有效又公平,保險人和被保險人雙方認同性要更高,包括各方政策制度、法律制度都要跟得上;關于氣象的數據的使用,在不影響國家安全的情況下,能夠盡量商業化運營;在氣象科學應用方面盡量做的精準。

在“鄉村振興”進程中,探索開發氣象指數保險成為農險“擴面”的新要求。今年4月9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2021年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的通知》提出,要推動農業保險“提標、擴面、增品”?!锻ㄖ凤@示,要探索開發氣象指數保險等新型險種。

一面是監管在喊話推動,另一面,農戶對氣象指數保險的潛在需求有待進一步滿足。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調研數據顯示,氣象指數保險產品知識的普及面較窄,但是潛在需求較大。受訪樣本中,僅35%的農戶聽說過氣象指數保險產品,當調研人員向受訪農戶詳細解釋氣象指數產品的具體內容時,56%的受訪者表示愿意購買這種保險產品,僅8%的農戶表示不愿意購買。

王國軍表示,氣象保險更適合大范圍區域承保,如果有部分農戶不投保,那么承保工作難以展開,所以在讓農戶集體參與方面,需要政府的手段和技巧,比如可以通過補貼等方式,另外,地方政府也需要提高保險意識和風險意識,更好地配置資源,通過保險解決更多的防災減災問題。(記者 陳婷婷 胡永新)

關鍵詞: 氣象指數保險 首單落地 農險服務 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