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微動態丨儲能“內卷”真相

最近常常聽到一句話:儲能就是2019年的光伏,儲能是下一個光伏賽道。

大家的觀點無非是儲能賽道滲透率夠低,滲透率5%,剛從主題投資進入賽道投資階段,后續空間巨大且不可證偽。


(資料圖片)

過去一直是炒概念,國家強推來配儲,雖然可能賽道里大家跑馬圈地階段搶市場,根本就不賺錢,但是風光的加速發展、儲能的成本快速下降一疊加,剛剛突破性價比奇點,進入了實際被產業認可的賽道投資階段。

盡管當前儲能的裝機量不大,僅為光伏的1/10左右,但是由于儲能技術是建立在鋰電技術的基礎之上的,降本速度上會更快,行業增速也更快,預計儲能僅僅需要3-4年時間就能夠達到當前光伏的裝機體量。

分析師的話術大家學習下,有這三寸不爛之舌,這輩子真是不愁不能咸魚翻身:

儲能的滲透率更低,成長性更高,爆發力更高,儲能的機會面,是可以于智能駕駛比肩的星辰大海。

從電池到PCS,從溫控到EPC,每一個細分賽道均大漲,這就是典型的呈“面”的機會,也是最值得我們去擁抱的產業化機會。

(能不能做到再說,反正現在不可證偽,國家給的規劃增速也非常高,自上而下拍的)
對于上述邏輯,本文打算全盤理一理。

一、從中、美、歐三大市場看儲能賽道實際成長基本面

當然分析師能吹的這樣天花亂墜,確實離不開儲能今年行業增速快,我這里就拿中國、美國、歐洲這三個主要市場給大家捋一遍儲能板塊大概的成長基本面。

為什么儲能這兩年這么火,核心原因在于增速。從2020年開始,全球新增儲能規模連續5年保持60%以上的復合增速,高增速有望持續到2025年。尤其是2022-2023年,儲能裝機將保持每年翻番的增速。

尤其是海外戶用儲能去年增速已經不算特別低,是翻倍的增速,未來三年年化增速在50%-100%。

其實說到底,儲能賽道這樣大干快上,還有一絲全球地緣政治的底色,由于俄烏戰爭或將持續,也引起了全球對于資源自供能力的警覺,新能源搭配儲能的建設步伐正在加速:

我們這邊在大基地Z策上為儲能開綠燈;歐洲的儲能具備經濟性;美國的儲能補貼正在大力開啟。

今年歐洲是儲能裝機的主力軍,在熬過了今年的冬天后,明年歐洲的儲能仍然有望保持高景氣,而美國的IRA法案出臺后,儲能將享受更大力度的稅收優惠,因此明年美國的儲能裝機量會大增。

國內儲能:

截至2021年,全球已投運儲能項目的累計裝機量達209.4GW,同比增長9.58%。中國的累計裝機量達到46.1GW,占全球的22.02%。到如今,這個數據還在增長。

近年來,國家儲能產業政策不斷,尤其是光伏、風電等新能源裝機增長,儲能配套需求持續增加,有目共睹。2022年上半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30.88GW,同比增長119%。目前,各地“10%-20%、2h-4h”的儲能配套要求逐漸剛性。

今年國內已經招標40GWh,機構預測22-25年儲能新增需求為179GWh,刨除今年的量,未來三年復合增速55%。

一是國內方面,四季度有需求改善的預期。2022年上半年,我國大型儲能的裝機量約為0.8GWh,并網相對較少,主要是由于疫情影響,預計下半年會得到改善。截止到8月份,儲能的在建項目已達18.1GWh,預計這些項目年底完成并網,因此后面會看到大型儲能數據端的改善。

獨立儲能的商業模式,是現貨市場(調峰)+輔助服務市場(調頻)+租賃,以山西儲能為例,現貨交易市場收入占1/3,輔助服務占2/3,IRR可以達到20%+。

美國儲能:

2022年9月,《通脹削減法案》正式立法,獨立儲能投資成本有望大幅降低。二是停征東南亞進口太陽能組件“雙反”關稅,光伏裝機復蘇將對儲能增長形成有力支撐。這是美國方面利好儲能賽道最大的兩個利好。

目前美國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大儲市場。去年美國裝機占全球50%,達到10gwh+,增速高達3-4倍,今年上半年裝機5.8gwh,同比+173%,繼續超預期。

美國大型儲能需求的釋放將貢獻新的增量。前段時間通過的ITC補貼新政給美國大型儲能提供了較大的補貼,預計美國市場大型儲能在2022年和2023年的裝機需求為16.4和32.7GWh,兩年復合增速在100%。從這點來看的話,出口美國業務占比高的儲能企業將進一步受益。

另外,美國市場的爆發,是基于較好的經濟性。美國多數新能源+儲能項目的儲能功率配比在20%-50%,時長在3h+,發電側PPA模式+ITC退稅,可以使其IRR高達15%+。

美國儲能,從盈利和增速,都是超過國內市場的。先看盈利,從系統廠商(電池包+pcs)反饋,出貨美國毛利率25%、國內15%-,二者相差10個點。

同時從明年開始,ITC將30%抵免延長10年,且首次將獨立儲能納入補貼。該法案今年8月份落地,明年1月份開始生效,因此明年美國儲能裝機,有望進一步超預期。

美國儲能,因為高度依賴國內供應鏈,國內廠商有望一定程度受益。

同時,美國儲能嚴格意義上來說,就是個“二道販子”,零部件都是外購的,所以國內企業很好搶蛋糕。

比如說美國戶儲,盡管說enphase 和tsl占領70%份額,但只要抱住二者的大腿,訂單高增長,是有保障的。

再說增速,今年美國大儲市場增量,大概率是超過中國的,美國大儲明年發展的掣肘,是“組件供給上量”。

目前美國單月組件進口,已經達到2.6gw,年化來看超過30gw,恢復較為明顯。

二者結合來看,于國內儲能廠商來說,明年美國儲能的放量,也是業績增量很重要的看點,這也是近期儲能繼續上升,很重要的支撐。

歐洲儲能:

歐洲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飆升,對“斷氣”的恐懼再次籠罩市場,歐洲基準天然氣價格一度大漲21%,

除了地緣原因,歐洲今夏高溫不退、干旱嚴重,對電力生產也帶來嚴重的影響。歐洲今年前7個月的水力發電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兩成,核能發電量則減少了12%。

一方面是歐洲用電成本顯著上升,而另一方面光伏+儲能的平準化度電成本未來將持續下降,驅動歐洲戶用光儲的需求進一步提升。

歐洲太陽能協會SPE此前已宣布上調2022-2025年光伏裝機預期至39/59/83/112GW,相比原場景的30/38/45/50GW分別上調30%/55%/84%/124%。同時據SPE預測,2025年歐洲戶用儲能新增裝機量有望達到3.53GWh,對應5年CAGR為27%。


二、關于儲能賽道的知識科普

其實關于儲能是什么?很好理解,說白了就是電力系統的“充電寶”。之前的文章也說過一個順口溜:

能源革命進行時,光伏風電大景氣,發電不穩需調峰,儲能先鋒來立功。

其實儲能說白了就是風光大發展的副產品——煤電可以隨時按需發電,水電也大致穩定,但光伏風電時有時無,所以需要發多的時候儲著,發少的時候放出來。

儲能方式有很多,抽水蓄能占了絕大多數,但其中最有成長性的電化學儲能,我們所說的儲能概念指的都是這類。

儲能電站由儲能電池、儲能變流器、隔離變壓器、BMS、EMS五大部分組成,其中儲能變流器是重要設備,可以實現逆變整流雙向工作,交直流相互轉換。

從價值量來看,電池組和PCS占據了儲能產業鏈中游的絕大部分,分別占比約60%、20%。

說白了就是儲能目前有兩種劃分方式,第一類是按應用場景,分為戶儲和大儲,第二類是按照環節來分,電芯、溫控、PCS變流器等。不管怎么分,從二季度到三季度趨勢來看,行業目前是量價齊升。

嚴格地講,儲能業務主要是儲能系統集成、開發、建設以及投資、運營、管理。

在鋰電儲能的產業鏈上,要區別于上游的儲能電池,儲能電池本質屬于鋰電行業,不是儲能行業,屬于上下游關系。

儲能系統集成、開發、建設屬于低毛利業務,材料成本占比較高,且鋰電儲能中鋰電池定價還受動力電池需求波及。目前碳酸鋰價格高達50萬元/噸,大型儲能主流型號的280Ah方型磷酸鐵鋰電池的電芯價格水平已經超過0.9元/Wh,同比漲幅超過50%,嚴重制約了儲能業務的盈利能力,也因此行業內開始尋找鈉電池等替補技術路線。

儲能項目的投資、運營、管理則屬于資金屬性業務,跟光伏電站類似,其收益率由宏觀屬性決定,并非成本端決定。上游成本太高,自然嚴重制約儲能項目的投資積極性。

此外,目前新型儲能的整體商業模式還不成熟,無論是電源側,電網測,還是用戶側峰。商業模式不成熟,導致盈利能力不確定,市場化動力不足,尤其是電源側“新能源+儲能”的市場空間巨大,如何從強制配套到自愿配套,擺脫光伏“轉移補貼”,這才是激發市場需求的根本動力。

當然,新型儲能商業模式的完善,跟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有關,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三、之前因為儲能需求爆發過快,導致相關廠商利潤過低的情況,賽道過于內卷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

海外儲能市場相對成熟,歐、美、日、澳等家庭儲能消費習慣已經被廣泛接受,美國、澳洲等大型儲能商業模式也已經趨于成熟。今年,受俄烏戰爭等因素影響,能源危機預期刺激儲能需求暴增,尤其是家庭儲能更是帶動儲能行業需求水漲船高。

各路需求數據都比較靚麗,垂涎欲滴。需求端的瘋狂,也都寫在了訂單上,GWh級訂單頻現。

此前科陸電子一口氣與四家鋰電池供應商簽署了2023-2025年意向采購量16GWh。截至目前,國內已經公開的儲能示范項目規模超過20GWh。

海外大型儲能的需求量更是龐大,阿特斯集團截至今年6月底的全球項目儲備已經高達31GWh,行業需求可見一斑。

寧德時代繼上個月與FlexGen達成合作協議,昨天又簽了大單,宣布與美國公用事業和分布式光伏+儲能開發運營商Primergy Solar LLC達成協議,為Gemini光伏+儲能項目獨家供應電池。該項目如果完成,或將成為美國最大的光伏儲能項目之一。

政策、裝機、訂單、需求等利好信息不斷,加之海外家庭儲能的火爆助攻,一輪又一輪地刺激儲能行業的熱度,資本圈更是表現為迫切上車的景象。

供需方面,今年國內大型儲能招標已超40GW。歐洲戶儲訂單普遍已排至明年4月,這個訂單還是比較火爆的。

在大訂單的背景下,已有儲能企業被迫暫停接單——“整年都在全國各地跑項目,但眼下不得不提前收尾”。自9月底開始,類似情況頗為普遍且形勢愈演愈烈。

有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26個與儲能電池及動力電池生產制造有關的擴產項目公布,投資額合計將超2900億元,產能合計達820GWh,萬億儲能市場規模效應初顯。

那這些公司在擴產,在投資,出貨量也在大增,需求真的超出這么多嗎?導致企業排單到明年都暫停接單?市場有觀點認為是“供需錯配”導致的。

例如,鋰電池這些一流產品的性能是較其他普通產品功效強的,這些會導致高效優質產能面臨強大需求而嚴重不足,而低層級產品可能無人問津。伴隨著高性能,一些細分領域的產品甚至會溢價50%以上。

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曾表示,目前每個月鋰電池都會多生產10GW以上,儲能企業所說的電池供應短缺,未必是真正的供不應求,有可能是它們能接受的價格范圍內電池供應不足。

儲能現在有點兒類似于前兩年的光伏,正處于規模化的初期,需求大量爆發,很多儲能企業發的三季報營收增速都很頂。凈利潤增速差點,主要是上游原材料漲價、電芯漲價,以及對下游議價能力弱導致的。

儲能的制造端,作為系統集成商也好,還是品牌商也罷,關鍵還是市場,一是產品力,二是品牌,三是渠道。

因此,對于當前階段的儲能企業而言,如果不能兼顧盈利,關鍵還是搶占市場份額,或者為搶占市場份額做準備,在產品、品牌和渠道等方面構建長期競爭力。

換言之,切忌犧牲短期盈利,而去做沒有持續性的客戶或市場,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只是自娛自樂。

這一點,跟光伏組件頗為類似,頭部組件企業無不在海外建立了完善的市場體系,從品牌到渠道,從而享受了海外光伏市場的更高溢價。

2017年9月以前成立的儲能相關企業數量不到1萬家,而過去一年(2021.9-2022.9)新成立的儲能相關企業數量已超3萬家。新設企業數量暴漲背后反映出全球儲能市場火熱。

不過還是想強調下這行業非常成長性超神,但是利潤率確實也是卷的不敢看。

比如國內業務比海外難內卷多了,我翻了一下固德威的財報,境內業務毛利率只有16.32%,境外的毛利率達到 40.33%,國內的市場還是比國外競爭激烈,國外賺錢容易的多。

萬眾矚目的寧王的儲能系統營收同比增加171%,反映了儲能整體的超高增速,但是儲能系統的毛利率從去年的36%直接下降到了今年的6%。


本文作者:老白的金飯碗,文章來源:錦緞,原文標題:《儲能“內卷”真相》,華爾街見聞有所刪減。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 說白了就是 電力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