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世界看熱訊:1290億美元今年撤離大宗商品!除了情緒降溫,波動過大也是推手

據摩根大通統計,今年前兩個月資金曾大量涌入大宗商品,隨后形勢迅速逆轉,截至12月中旬,全球大宗商品市場被巨額撤資1290億美元,有望創下年度紀錄之最。

分析指出,在短短一年內,投資者對大宗商品從看漲到看空的情緒劇烈轉變,與商品價格經常出現大幅波動有關,因擔心押注錯行情,大多數交易員所持的倉位規模都變得更小。

同時,為防止違約風險,大宗商品清算所紛紛將保證金等抵押品要求提升至歷史高位,結合歐美央行緊縮周期中不斷上升的利率,令市場參與者對沖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交易成本、以及管理保證金的成本都相應更高。相關報道指出:


(資料圖片)

“只要波動持續存在,抵押品要求可能會居高不下,從而使資本處于觀望狀態。波動會誘發進一步的波動,這是一個反饋循環?!?/p>

由于投資者不太愿意進入市場,令持有大宗商品套期保值對沖需求的參與者找不到足夠的對手方,這便形成了惡性循環,即價格波動越大,撤出的資金就越多,大宗商品的風險就越高。美國銀行大宗商品主管George Cultraro稱,當前的倉位規模和風險偏好都較歷史水平要輕。

這導致美國原油期貨的活躍合約數量接近2014年來最低,歐洲主要天然氣市場的未平倉合約量徘徊四年低位,芝加哥小麥期貨未平倉合約數降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倫鎳期貨的流動性跌至八年最低。流動性緊縮還可能擾亂已經緊張的供應鏈,加劇通脹并引發企業破產和政府救助。

還有媒體發現,正是由于整體大宗商品在2022年價格大幅波動,令不少華爾街分析師的年度預測顯得“愚蠢和徒勞”,其中很大原因與俄烏沖突意外于2月爆發有關。除了動力煤和現貨液化天然氣因此顯著躍升之外,許多大宗商品在今年底的價格與2021年底相比幾乎沒有變化或走弱。

CMC Markets研報,一些商品資產截至12月14日的年內表現

然而在今年一季度末和二季度,工業基本金屬、原油等不少主流大宗商品的價格都曾飆升至峰值,高盛近期研報稱,2022年5月“許多大宗商品價格同比上漲近一倍”,今年下半年則因全球經濟衰退擔憂和需求前景不振而大幅跌價。

這種巨幅波動具體的表現如下

俄烏沖突于2月24日爆發之后,布倫特油價在3月7日升至139.13美元的2008年以來最高,12月初因全球衰退擔憂而跌至75美元的一年新低,一度抹去2022年內全部漲幅。

需求上升和供應有限令銅價在今年開局強勁,一季度倫銅飆升至每噸逾1萬美元的歷史新高,7月又跌至不足7000美元的近兩年最低,今年累跌超14%。倫鋁今年累跌15%。

美國CME木材期貨3月創2021年5月以來最高,上逼1500美元,隨后價格腰斬,到11月底的年內跌幅擴大至逾60%,成為今年表現最差的大宗商品期貨之一,受加息和樓市降溫影響。

糧食大宗商品價格曾在4月升至歷史高位,隨后因食用油和油籽的全球供應量超預期、聯合國協議使烏克蘭谷物能夠在全球市場上銷售,以及全球增長前景放緩等打擊而大幅下跌。

CMC Markets研報,一些商品資產的年內表現

展望2023年,CMC Markets認為“大宗商品又將迎來大幅波動的一年”。不少商品在明年上半年的走勢不容樂觀,花旗集團大宗商品研究全球主管Ed Morse認為,主要經濟體過于脆弱,將令投資者對大宗商品的熱忱繼續退潮:

“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對過去兩年經歷了復興的大宗商品資產類別構成威脅?!?/p>

除了擔心俄烏持久沖突帶來不利的宏觀因素,分析師還認為,隨著歐美央行繼續收緊貨幣政策以對抗通脹,全球經濟似乎注定在2023年疲軟,但是否會陷入全面衰退仍不確定,這種疑慮重重的不確定性將為大宗商品前景制造阻礙,也令中國作為商品需求大國的地位更為重要。

不過,在全球經濟與基礎設施向綠色能源和電氣化轉型的當下,銅、鋰、鎳,甚至是鋼鐵和鐵礦石的長期前景依舊看漲。高盛12月研報指出,由于供應短缺,大宗商品將在2023年再次成為表現最佳的資產類別,為投資者帶來超過40%的回報:

“高價格尚未推高供應量。整體大宗商品的資本支出令人失望。這是2022年最重要的啟示——即使是年初異常高的價格也無法創造足夠的資本流入,因此無法產生解決長期供應短缺的問題。

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本支出來創造剩余供應能力,大宗商品將繼續陷入長期供應短缺的狀態,價格將上漲且波動更大。預計明年底布油升穿100美元,倫銅突破1萬美元?!?/p>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 大宗商品 大幅波動 未平倉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