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環球微動態丨荀玉根:A股仍在長期向上趨勢仍在, 今年最看好TMT

喜歡從長周期看待市場結構性變化的荀玉根,日前又發表了最新觀點。

2023年開年,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首席策略分析師、研究所副所長荀玉根在一場機構活動上以“旭日初升“為主題談了對2023投資A股的看法。

從宏觀看,他認為,2023年中國的宏觀經濟周期有望進入溫和復蘇階段,GDP的增長能回到比較高的水平,A股上市公司利潤增長能夠恢復到10~15%兩位數的正增長。


(資料圖片)

荀玉根還認為,國內經濟增長要實現從量到質的轉變,還是有很大潛力。

股市長期上漲邏輯猶在

荀玉根表示,以滬深300指數為例,從2021年的高點到2022年低點,前后下跌的時間跨度高達21個月,空間高達40%。

這個調整幅度和歷史上所有大調整相比都已經很充分了。

從長期的維度考慮,A股2019年的狀況類似于美股1982年,正迎來一輪長達十幾年整體向上的趨勢,但中間不可避免也有調整。

按照此邏輯,荀玉根在2019年、2020年、2021年比較樂觀,但對2022年就比較謹慎。

但2022年大幅調整之后,荀玉根認為,A股長期趨勢向上的邏輯還在:國內的產業結構還在轉型升級中,上市公司ROE在上升,這是支撐股票市場長期向上的邏輯。

向上和波動的周期規律

荀玉根還認為,中國居民的財富結構以房產為主,同時權益配置的比例太低,這也是支撐權益市場中長期向上的邏輯。

參考海外,按照GDP的規模推算,居民配置權益的規模未來可能還有好幾倍的增長。

此外,A股的歷史規律是,大概平均3~4年漲跌會有一次輪回。

以股票型基金為例,從2004年以來,平均的年化漲幅為15%;從2012年底以來,股基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大概為12%。

但2019年到2021年這三年公募基金的平均年化回報率達到了37%,這樣的收益率顯然不可持續。

同時,在2022年公募基金大幅調整夠,過去三年的平均收益率只有不到6%。這顯然也偏離了中長期的均值。

因此,荀玉根對2023年的股票市場走勢樂觀,他認為股市和股基都會有一個均值回歸的過程

資金環境在變好

除此之外,股票市場所面臨的資金環境在變好。

荀玉根提示 ,2022年內地股市和公募基金的表現不好,但是公募基金的份額沒有下降,這是一個很值得重視的現象。

以前居民參與資本市場是直接交易股票,但在2022年,這種情況開始發生變化了,慢慢的變成一種配置型的行為。

一旦股市回暖,市場的情緒變好,賺錢效應起來,增量資金會更明顯。

他預測,各類投資主體包括公募、散戶、保險、外資、私募等機構,2023年全年的增量資金有望達到1萬億,這個幅度大概與2019年類似。

荀玉根還總結,股市進入上行周期后,按照歷史規律,行情可能至少持續一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2023年可能還屬于上行周期的前半段。

更看好成長型行業

從大類資產風格的角度看,荀玉根表示,當下他更看好成長型的行業。

2022年,市場風格是價值類公司占優。但2023年,他判斷成長類風格的更強。

他分析,市場風格的強弱最終還是看基本面。

對比了創業板指和中證100指數后可以發現,兩個指數的相對強弱與兩個指數背后的利潤增速、ROE水平高度相關。

他預測,科創50指數、創業板指數在2023年的利潤增長速度會更快,而且相比2022年,邊際變化也會更明顯。上證50、中證100指數的增長(相對)溫和。

因此,大類風格的角度,成長類的行業更強。

看好TMT

具體行業上, TMT行業是荀玉根在2023年最看好的一個大類行業。

荀玉根認為,未來中國要實現制造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就要與現在最先進的技術相結合。

展望未來三年,數字經濟相關領域是很重要的發展領域。以前,人工智能是政府定制化需求在采購,現在相關的科技產品已經開始走入大眾的日常生活。

所以,整個TMT基本面的改善,不是單純由于政策支持,而是由于產業周期的厚積薄發。

消費和新能源有結構性機會

此外,荀玉根還認為,新能源和消費板塊也有結構性的機會。

2023年,新能源大產業整個產業周期肯定沒結束,但增速會放慢,這是基數效應導致的。

比如電動車銷量的增速會變慢,但電動車中智能化相關的領域增速在上升。

再比如,新能源領域里,光伏的增速在變慢,但風電和儲能的裝機增長還會比較快,也有結構性的高增長存在。

消費也是類似的情況。

2023年,消費場景的復蘇,顯然會帶動消費的增長。

目前消費類行業的估值水平整體都回到了低位,公募為代表的機構對于消費的配置比例也不高。風險釋放的比較充分。

所以,2023年消費行業整體會是反轉態勢。

在消費里,他相對更加看好一些偏剛需的必需消費品,包括醫藥、醫療器械。此外,食品,國產服飾扥個與中低收入人群密切相關的消費也有空間。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 公募基金 股票市場 增量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