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世界新消息丨四大稅各奔東西,該看誰?

事項

1-2月財政收入同比-1.2%,2022全年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9.1%1-2月財政支出同比7%,2022全年6.1%;1-2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24%2022全年-20.6%;1-2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11%,2022全年-2.5%。


(相關資料圖)

主要觀點

一、四大稅各奔東西,該看誰?

開年公共財政前傾發力特征明顯,但收入時隔半年同比再度轉負、其中稅收負增更明顯,明顯弱于經濟,怎么解釋?收支壓力放大,后續如何?

(一)開年稅收,總量怎么樣?看似偏弱,實則匹配經濟

稅收讀數看似偏弱,但考慮兩個因素后實際不弱,基本匹配經濟:

一是自身高基數。扣除高基數等特殊因素影響后,增長2%左右。

二是比經濟更多反映疫情過峰。稅收滯后反映經濟,大部分稅種當期入庫上期稅款。1-2月稅收主要入庫12-1月稅款、反映過峰前后經濟,而非2月復蘇。

(二)開年稅收,結構怎么樣?四大稅各奔東西,令人困惑

四大稅(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國內消費稅、個稅)合占稅收3/4,但年初各奔東西: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明顯偏強;國內消費稅、個稅明顯偏弱。

(三)誰拉動?緩稅入庫拉動增值稅、企業所得稅

緩稅入庫約拉動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增速6~8個百分點,剔除后是預算水平。

(四)誰拖累?“搶收”拖累消費稅,年終獎拖累個稅

消費稅降幅大,并非煙酒等消費差,而是Q4“搶收”導致Q1“開門紅”落空。

個稅雖受益緩稅入庫,仍為負增,我們推測拖累可能來自年終獎,原因如下:

首先,根據歷史數據,個稅約6成是工資薪金,其他4成短期波動不大;

其次,工資薪金中,工資短期波動不大,開年波動更可能來自年終獎;

再次,年終獎拖累個稅,可能存在兩種成因:一是春節錯位的基數幻象,二是真實減少。今年春節更早→1-2月發放年終獎時間更充裕→并非基數幻象,傾向是真實減少。

最后,驗證1-2月年終獎真實減少的猜測。有三個現象值得關注:一是討論的人少了,年終獎發放往往對應搜索高峰,據百度指數,今年“年終獎”搜索指數峰值創歷史新低;二是典型樣本企業發的少了(中智咨詢調研);三是有地方財政公布了原因(如北京)。

(五)哪些行業年終獎拖累較大?商服、金融、地產、互聯網

行業年終獎體量越大、變動越大,則對個稅影響越大。我們用個稅貢獻占比反映體量,用年終獎增速降幅反映變動,可得散點圖,將個稅五大行業分為三類:

1、制造業:占比次高,降幅較小→拖累不大;

2、金融:占比最高,降幅居中→拖累較大;

3、商服、地產、互聯網:占比較高,降幅較大→拖累較大。

(六)后續怎么看?預計3月起稅收將迎“三股風”,收支壓力有望明顯緩解

1、經濟的暖風:3月財政將反映2月經濟復蘇,全年向11%預算目標看齊。

2、拉動的上風:拉動因素看,3~5月緩稅持續入庫,提振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拖累因素看,消費稅高基數3月將收尾,個稅年終獎拖累開年已釋放。

3、基數的東風:一是3月開始,2022年初緩稅入庫因素基本消失,降低收入基數;二是4月開始,進入2022年疫情+退稅沖擊的極低基數期。

二、1-2月財政數據點評

收入端:四大稅各奔東西,地產仍承壓;支出端:強度較高,仍帶疫間特征;廣義財政:土地價款分期導致賣地滯后修復,上半年仍有拖累(詳見正文)。

風險提示:調研企業為典型樣本、代表性受限,緩稅超預期,地產超預期。

一、四大稅各奔東西,該看誰?

開年公共財政前傾發力特征明顯,1-2月支出完成全年預算進度14.9%,10年新高;但收入時隔半年同比再度轉負(-1.2%)、其中稅收負增更明顯(-3.4%),明顯弱于經濟,怎么解釋?收支壓力放大,后續如何?

(一)開年稅收,總量怎么樣?看似偏弱,實則匹配經濟

稅收讀數看似偏弱,但考慮兩個因素后實際不弱,基本匹配經濟:

一是自身高基數。據財政部介紹,2021年末緩稅收入在2022年初入庫(注:圖1藍箭頭,最高2162億),抬高了基數。扣除高基數等特殊因素影響后,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左右。

二是比經濟更多反映疫情過峰。稅收滯后反映經濟,大部分稅種當期入庫上期稅款。1-2月稅收主要入庫12-1月稅款、反映過峰前后經濟,而非2月復蘇。

(二)開年稅收,結構怎么樣?四大稅各奔東西,令人困惑

四大稅(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國內消費稅、個稅)合占稅收3/4,但年初各奔東西,令人困惑:國內增值稅同比+6.3%、企業所得稅同比+11.4%,合計拉動稅收增速5.5個百分點,明顯偏強;國內消費稅-18.4%,個稅-4%,合計拖累稅收增速2.1個百分點,明顯偏弱。分別來看:

(三)誰拉動?緩稅入庫拉動增值稅、企業所得稅

緩稅入庫約拉動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增速6~8個百分點,剔除后是預算水平。據財政部介紹,國內增值稅增長,主要受2022年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延長補繳期限的部分緩稅于今年入庫等因素帶動。今年1-5月緩稅要入庫4400億,按1-2月入庫約2500~3000億粗算(圖1紅箭頭,1-2月入庫居多),拉動兩項稅收同比約6~8個百分點,剔除后同比分別落至0%和4%的預算水平。

(四)誰拖累?“搶收”拖累消費稅,推測年終獎拖累個稅

消費稅降幅大,并非煙酒等消費差,而是22Q4“搶收”導致23Q1“開門紅”落空:往年,中央財政完成預算目標壓力不大,Q4消費稅等中央稅延至次年Q1入庫,形成“開門紅”;去年,中央財政壓力空前,Q4“搶收”消費稅等中央稅入庫,導致23Q1“開門紅”落空。對應財政部介紹:“國內消費稅下降18.4%,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下降21.6%,主要是2022年同期基數較高?!薄?/p>

個稅雖受益緩稅入庫,仍為負增,我們推測拖累可能來自年終獎,原因如下:

首先,根據歷史經驗,個稅約6成是工資薪金,其他4成(財產轉讓、利息股息紅利等)短期波動不大;

其次,工資薪金中,工資短期波動不大,開年波動更可能來自年終獎;

再次,年終獎拖累個稅,可能存在兩種成因:一是春節錯位的基數幻象,二是真實減少。今年春節更早→1-2月發放年終獎時間更充裕→并非基數幻象,傾向是真實減少。

最后,驗證1-2月年終獎真實減少的猜測。有三個現象值得關注:一是討論的人少了:年終獎發放往往對應搜索高峰,據百度指數,今年“年終獎”搜索指數峰值創歷史新低,“年終獎個稅”搜索指數峰值創2019年個稅改革以來新低;二是典型樣本企業發的少了:據中智咨詢對504家企業的調研結果,2022年年終獎人均2.19萬元,略低于2021年的2.37萬元。中智咨詢調研結果顯示,74%的企業計劃發放年終獎,較2021年的90%回落;三是有地方財政公布了原因:如北京財政:“(1-2月)個人所得稅完成192.8億元,下降0.9%,主要是部分企業年終獎發放時間延后,應繳個人所得稅暫未入庫?!?/p>

(五)哪些行業年終獎拖累較大?商服、金融、地產、互聯網

五大行業合占個稅近7成——金融、制造、商務服務(會計、律所、廣告等)、互聯網。行業年終獎體量越大、變動越大,則對個稅影響越大。我們用個稅貢獻占比反映體量(分行業數據來自2021年中國稅務年鑒),用年終獎增速降幅反映變動(年終獎金額和增速降幅數據來自中智咨詢《2022年企業年終獎發放計劃調研報告》),可得散點圖,將五大行業分為三類(圖3):

1、制造業:占比次高,降幅較小→拖累不大;

2、金融:占比最高,降幅居中→拖累較大;

3、商服、地產、互聯網:占比較高,降幅較大→拖累較大。

(六)后續怎么看?預計3月起稅收將迎“三股風”,收支壓力有望明顯緩解

1、經濟的暖風:3月財政將反映2月經濟復蘇,全年向11%的預算增速目標看齊。

2、拉動的上風:拉動因素看,3~5月緩稅持續入庫,料將提振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拖累因素看,消費稅高基數3月將收尾,個稅年終獎拖累開年已釋放。

3、基數的東風:一是3月開始,2022年初緩稅入庫因素基本消失,降低收入基數;二是4月開始,進入2022年疫情+退稅沖擊的極低基數期。

一、1-2月財政數據點評

(一)收入端:四大稅各奔東西,地產仍承壓

1-2月收入開局平穩、基本匹配經濟;四大稅各奔東西、拉動拖累因素各異,詳見第一章。

其他稅種:地產相關稅仍承壓,拖累稅收增速0.8個百分點(12月拉動0.1個百分點),和較弱的賣地形成呼應,顯示地產雖有所恢復,但政策傳導仍待觀察;外貿相關稅下滑明顯,拖累稅收增速2.7個百分點(12月拉動27.2個百分點),一方面,如上文所述,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關稅22Q4“搶收”導致23Q1“開門紅”落空,拖累1.8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出口退稅增長9.7%,有力支持外貿出口平穩發展,拖累0.9個百分點。

非稅:高增15.6%,遠高于今年預算安排-13%,側面反映過峰期稅收壓力。據財政部介紹,其中,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增長28.5%,拉高全國非稅收入增幅10.4個百分點,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盤活閑置資產;全國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下降5.5%。

(二)支出端:強度較高,仍帶疫間特征

1-2月公共財政支出前傾發力,增速較高(7%,12月為3%)。其中,中央發力相對更強(8.7%,12月為-8.9%;地方6.8%,12月為4.9%)。1-2月支出完成全年預算進度14.9%,10年新高。

分支出類型看,過峰前后仍帶疫間特征,民生強、基建有所升溫、科技環保承壓:1-2月三項代表性民生支出(社保就業、衛生健康、教育)仍強,合計拉動支出增速4.3個百分點(12月拉動5.4個百分點)。基建類支出(城鄉社區、交通運輸、農林水)有所升溫,合計拉動支出增速0.8個百分點(12月拖累0.3個百分點)??萍辑h保支出繼續承壓,拉動為零(12月拖累0.2個百分點)。

(三)廣義財政:土地價款分期導致賣地滯后修復,上半年仍有拖累

1-2月政府性基金收入降幅擴大(-24%,12月為-17.2%),主要是賣地收入降幅再度擴大(-29%,12月為-19.3%)、為2022年7月以來單月最低。一方面,和低迷的地產相關稅相互驗證,顯示地產雖有所恢復,但政策傳導仍待觀察;另一方面,和兩大先行指標的差距拉大(1-2月同比,商品房銷售額-0.1%、wind口徑百城成交土地總價-7.3%),反映土地價款分期導致賣地滯后修復,后續仍有拖累:wind口徑百城成交土地總價是合同價款,賣地收入是實際入庫。土地出讓合同價款可分期繳納入庫(首付50%,剩余一年內繳清),使賣地滯后于成交土地總價修復,如去年12月份簽訂的土地出讓合同,部分價款將在今年上半年入庫形成賣地收入,仍有拖累。

1-2月政府性基金支出降幅明顯收窄(-11%,12月為-35.6%),得益于23Q1專項債前傾發行,強度匹配去年同期。后續修復動能主要看自賣地滯后修復帶來的收支聯動。

具體內容詳見華創證券研究所3月19日發布的報告《【華創宏觀】四大稅各奔東西,該看誰?——1-2月財政數據點評》。

本文作者:華創證券張瑜,文章來源:一瑜中的,原文標題:《【華創宏觀·張瑜團隊】四大稅各奔東西,該看誰?——1-2月財政數據點評》。

張瑜?S0360518090001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