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世界速看:鼠標一點,客戶“拜拜”!高科技騙術乍現私募銷售市場

賣私募越來越是個高科技活兒了!

因為,技術不過硬,客戶可能很快就被“搶(盜)”走了


(相關資料圖)

南方一家私募機構工作人員汪先生(化名)日前就遭遇了這樣一個事兒。僅僅是為了審核一位新客戶的資質,他手頭服務的客戶差點全部被“拐跑”。

這是怎么回事?

開啟“危險的對話”

一切的起源是,汪先生的公司和一家互聯網財富平臺建立了合作關系。

按照這家財富平臺的安排,經過資質審核的客戶,可以在完成相關注冊手續之后,與感興趣的私募機構直銷人員進行“小窗交流”,也就是一對一溝通。

而汪先生任職的私募機構,近幾年在五十億元規模上下徘徊,期待規模的突破,于是與相關平臺簽訂合作協議,而汪先生是對接人之一。

在日前的某一天,一位投資者A先生(化名),向汪先生發出了產品咨詢的“信號”。兩人就此展開了一場“危險”的對話。

驗證“合格投資者資質”

按照公司規定,汪先生在對話開啟后告知A先生,需要先確認對方合格投資者資質,之后才能進行產品層面的咨詢。

所謂合格投資者資質,指的是,私募產品的購買者,按照資管規定必須具備的財務、資產、投資經驗等提交件。

比如,通常的合格投資者須具有至少兩年以上投資經驗,并滿足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等條件。

這些條件必須有相關證明文件來驗證。

于是,A先生通過這家互聯網財富平臺的對話窗,添加了汪先生的企業微信,并向其發送了多份金融凈資產證明文件。

汪先生打開首份文件,看到是銀行出具的資產證明,里面載明了A先生的存款情況,并有銀行的蓋章。汪先生接著打開了其余多份資產證明文件,在打開某個特定格式文件時,電腦安裝的殺毒系統曾進行風險提示,但汪先生按照此前常見的處理方法選擇了忽略。

隨后,A先生的合格投資者身份得以“證實”,二人開始了初步產品咨詢。A先生則簡短地問了產品運作層面的數個問題后,表示需要再考慮一下。

至此,這仍然像是一場常規的客戶資訊對話,隨后,汪先生與同事一起外出用餐。

老客戶“遭圍獵”

但四十到五十分鐘后,汪先生的電話開始接到客戶反饋。

“小汪,有人以你的名義在聯系我……”

汪先生在餐廳即將用餐結束時,看到一位老客戶給他的手機留言。

他馬上與這位老客戶通了電話,才得知有人以“XX私募汪先生”的身份,添加直銷客戶的微信并拉了一個微信群,已經著手開始下一步推介行動.....

那位“警覺”的老客戶還給他發送了群截圖,上面冒充“XX基金汪先生”的微信頭像,恰好用了汪先生企業微信的照片,而其他群友均是其這家私募的直銷客戶。

汪先生突然意識到,這大概率就是那位A先生的“杰作”。

于是,他迅速返回辦公室,把自己的電腦臺式機上與外網斷開,并用電話進行補救通知。

幸好時間較短,汪先生的客戶最終損失并不大。

騙子“三部曲”

事后總結,這個騙子的行騙軌跡大致是三步。

首先,發現如汪先生這樣的資管機構資深客戶經理。

其次,通過發送一些文件,遠程控制汪先生的電腦或其他電子設備。

其三,盜取這個設備上的客戶資料,進行其他詐騙或營銷手段。

從騙子的手法來說,這個套路其實并不“新穎”,甚至有些“老套”。

但對汪先生這樣,既期待發展客戶,又往往技術力量不太強、防范意識也不強的中小機構人士而言,這個打法又正中“靶心”,有很高的突破能力。

該如何防范?

那么這種騙子伎倆該如何防范呢?

其一、作為私募產品的銷售人員,要提高警惕加大人防技防力度。盡量避免,手頭電子設備和主機輕易被外部控制。

其二、私募管理人,有責任采取一些措施對客戶資料予以保護,同時向客戶進行恰當的宣導,以避免“機構被騙,客戶遭殃”的不良后果。

其三、作為中介的財富管理平臺和銷售渠道,有責任采取一些措施來幫助潛在客戶與私募機構進行資質驗證,同時積極的篩選“潛在詐騙人員”。

其四、無論私募機構大小,其技術防范能力都是很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應該切實予以重視和投入。

當然,作為私募客戶的高凈值人群,也要適當有所警惕,主動的核對接觸人員的身份,不要向不熟悉的人群透露過多財務信息或進行投資活動。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