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世界最資訊丨華寶基金夏林鋒:在這個時代追求戴維斯雙擊,起點最好低一點

進入2023年后,華寶基金的權益團隊似乎正在迸發出新的活力。新銳基金經理開始出現,并在這個老牌的團隊里找到發揮空間。

夏林鋒即是其中之一,他現任權益投資部副總經理、權益投資副總監。目前管理著華寶旗下多只基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日前的一場演講中,他詳細敘述了他對市場、行業的觀點,以及投資理念,其中的很多說法非常新穎且有啟發,“資事堂”紀錄整理后予以成文(采第一人稱,有少量刪節調整)。

我們現在怎么研究市場?

如果把A股當成一個股票來研究,影響它的兩個因素:第一是PE(市盈率),第二是它的EPS(每股盈利)。

PE的走向就是流動性的走向。

比如,貨幣政策是否寬貨幣?如果寬貨幣還不夠,那么是否存在寬信用?歷史上,寬信用對股市基本面有非常大的幫助。

對于流動性的重視,在2009年涌現了一個策略:“M1定買賣”。

當時,機構發現,M1曲線的拐點,往往伴隨著市場風格的切換。2009年7月份是如此,2009年、2011年甚至到2015年,也是如此。

當市場風格切換向成長,價值股(比如當年的國企股)估值很低。

但這個規律現在被放棄了,因為M1是很難預測的,尤其是M1包含了企業活期存款,而企業活期存款很難預測。

所以,機構的研究重點又回到了流動性,“影子銀行”開始發展后,大家去研究社融增量,后來也去研究社融存量的同比。

到2022年,終于發現了一個現在比較有用的東西——中長期貸款的存量同比。

中長期貸款的存量同比代表信用,它基本上由兩筆錢組成,其一,銀行對 B端的企業的中長期貸款(主要用于產能擴張等投資);其二是對C端的個人的貸款,大部分是房貸。

所以,居民端和企業端核心的信用的錢出來,經濟就會復蘇;假如還沒出來或者是反向波動、降速的,整個經濟都會有壓力。它是比較前置的一個指標。

2023年的2月份,大家看到了拐點。

現在市場還是比較低迷,但我們看到了希望:拐點向上證明信用寬得出來。

投資有一句話叫,方向重于幅度。能賺錢的時候,還是應該開心一點。

去年以來越來越有信心

再看EPS,這是我們機構投資人最擅長研究的東西。我們的老本行是預測業績、跟蹤業績,再糾錯。

預測業績要看行業、看格局、看產品漲價跌價、看毛利率,看凈利率,看杠桿等等,最后拆出來業績預測模型。我們每天干的事情,就是拆模型。而且,我們每個季度都會把所有公司放一起看(比較)。

這輪周期的頂部,最好的時候大概是2021年的2季度(按可比的角度)。隨后增速向下,到2022年,挑戰是很明顯的。因為業績是下修的,除了“靜態管理”以外,經濟本身有周期,這是很難做的階段。

但回頭想,到2022年3季度,尤其到4季度,會越來越有信心,經濟的業績是企穩回升的。

去年4季報還沒披露完,大概推斷,4季度應該比3季度同比增速高。

第一,寬信用,看到了契機;第二,業績看到了企穩復蘇的跡象。

尤其第二點更重要。

過去好多公司業績都虧損了,PE 、PB有可能是陷阱。但現在,業績慢慢往回(升),買的東西是成長了,不是一個陷阱,這個時候至少心里是很踏實的。

在“卷”以外找一條“新路”

夏林鋒說,希望找到三年后業績能翻一倍的上市公司,這樣未來哪怕估值不變,股價也能翻一倍。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對業績是一個季度、一個季度去“拆細”的。

行業里有非常多的專家資源、有非常多優秀的賣方幫助,可能會做得更精細。(按季度)已經不過癮了,要去“拆”月的數據、周的數據、天的數據。

一些很核心的股票,大家是在按天看數據。

這種方法也有問題。到了(某個階段)也得換個思路。投資的初心是賺錢,應該想清楚它的起點和終點。

起點是什么?比如投資一些“落難的英雄”,在很底部的時候介入,綜合考慮以老板的段位、市場的規模和公司的地位、本身的規模、行業的格局,就不應該是這樣的市值。

想這些東西反過來會有一種抽絲剝繭、大道至簡的感覺。

想清楚起點是什么,再想終點是什么,就是另外一種投資思路,不容易太“卷”。

大牛市還是小牛市?

市場方面,機構會很糾結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到底是大牛市還是小牛市?

客觀講,這事光討論是討論不明白的,是邊走邊看的。

回想中國股市的歷史,幾次有代表性的行情(都是這樣的)。

比如2012年,當時市場普遍認定經濟增長是L型(增速會下臺階)。但2012年4季度,經濟增速意外的出現了小幅反彈。引發市場的亢奮,在2012年4季度,以銀行為代表的價值股漲了很多,有些甚至翻倍。但到2013年春節之后,大家發現其實經濟增速還是之前的L型規律,最終大家慢慢接受了這種狀態。

類似的,2013年到2015年大宗商品的價格調整也極其劇烈。對傳統周期行業來說,這個周期極其痛苦。也一定程度推動了2016年的供給側改革的發生。但回顧下政策,從2014年流動性有所放松,到之后寬貨幣、寬信用,還有供給側的加持。大宗商品的價格和PP,最終還是回到了比較高的位置。

所以,關于這個問題,我也沒有結論,也是持續跟蹤去判斷,需要邊走邊看。

結構牛還是全面牛

第二個問題,到底是結構性的牛市,還是全面的牛市。

市場好的時候,所有人都“享受”泥沙俱下以后的“否極泰來”,大家都躺著賺錢。

2008年、2012年、2018年底,都是躺著賺錢的,買啥都行。

但現在不是這樣的點,現在(市場里)有些東西便宜,有些東西不便宜,是考驗的時候。

所以,我們做投資的時候,買股票應該買量價齊升的、戴維斯雙擊的。而我們追求效益、戴維斯雙擊,前提是起點的價格最好便宜一點。

成長很好,估值又很低,就是投資的王者。

我自己復盤過非常多的10倍股,甚至20倍股,如何成長起來的。

往往開始都是很便宜,比如白酒在2014年只有不到10倍的PE,后來成就了20倍到30倍的漲幅。

有比較舒服的起點,做投資會更舒服一點。

這可能對未來1~2年有一定幫助。

假如起點比較貴,會比較難受。

比如,回到2016年比較貴的是TMT。因為2013~2015年,TMT都是牛市,牛完以后跌完以后,到2016年還是偏貴,尤其以PB的角度還是偏貴。

所以我就看2016~2017年,做TMT的人是比較難受的,但是買了一堆核心資產的人是比較舒服的,他可以享受更多的機會

做TMT的人其實很辛苦,后來發現賺的錢還沒有別人多,是一種比較痛苦的狀態。

總結來說,(目前)方向的確值得看好,看到流動性沒問題,而且寬信用,同時業績企穩回升,貝塔是向上的,所以一定賺錢,尤其未來1~2年沒有發現問題的時候。

四個方向找強阿爾法

面對弱貝塔的市場,我們團隊努力的方向是,找到一些強阿爾法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資產,同時有每個時代的企業家,我們要找到它們,找到那些“時來天地皆同力”的好公司。我們后續關注的方向是以下幾個:

第一個方向是,地產產業鏈。

2023年,地產是核心變量之一。中國房地產的高點交易量是每年18萬億平米。2022年是13.5萬億平米交易量。2023年到底是14萬億平米還是15萬億平米,沒有誰有把握。

(換個角度),地產產業鏈,一方面起點(估值)低,另一方面,除了新房,還能做二手房生意。同時,這個產業鏈上還有比如國貨崛起這種阿爾法在。這是我們喜歡的一些投資機會。

第二點方向是疫后修復,這個業內有點一致預期了。

里面有很多小的話題值得探討,比如場景的修復,累積需求的釋放,都可以定位是一個貝塔的修復,但貝塔修復之外我們也需要阿爾法。

比如,連鎖服務酒店業,可能是值得學習的一個行業。

酒店業可以多品牌,其他地方沒幾個行業可以做到這一點,包括餐飲也很難。酒店可以規模效應,它的平臺、中央預定系統,可以給新的品牌導流。

但是做投資,還需要一些阿爾法的東西。我對開店很敏感,比如在中國,什么級別的品牌能開1000家店,什么級別的品牌可以開3000家,什么品牌可以開5000家,還有哪些品牌可以開1萬家。最高的品牌能開到3萬家,但是有些可以,有些不可以,這也是值得關注和學習的。

在單品牌的天花板疊加到多品牌運營的時候,發展的天花板會比別人再高一些。

第三是TMT。

過去幾年是TMT比較糟糕的時候。政策不太(友好),周期就更糟糕。

疊加周期來看,至少我們現在可以給出結論:TMT處于一個周期的底部。

底部以后,貝塔可能要企穩。從投資角度,它有可能是先阿爾法、后貝塔,或者說阿爾法疊加弱貝塔。

總而言之,它進入一種可為的狀態。尤其A股很多股票都跌了百分之七八十,很多東西又回到“三年一倍”、能賺錢、特別舒服的狀態。

第四是醫藥。醫藥已經開始有表現了。

從節奏上,醫藥是早在TMT之前的,2022年就開始表現了。

企穩以后,大家找到了很多個股,不是傳統的龍頭股。傳統“老龍頭”只代表了企穩了。

機構投資人又去找了一些強阿爾法,有很多醫藥股,尤其創新藥,都是新的公司,我們會重點研究下。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