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每日播報!當事者| 王亞偉: 漸漸“走入”流言“漩渦”

王亞偉怎么了?


(資料圖)

這恐怕是過去三天里,投資界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在脫離大眾視野近十年后,王亞偉再一次被卷入一場傳言之中。此次的傳言來勢洶洶,且涉及“多位業界大佬”,一時占盡市場“眼球”。

不過,除了網絡流傳的一張所謂的“王亞偉朋友圈截圖”(下圖)外,至今,王亞偉和所在機構對之都沒有官方回應。

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狀況。

作為曾經的“公募一哥”、基金業25年來最具品牌效應的基金經理之一,王亞偉的后半段公募人生,曾和各種傳言相伴。

包括:被平臺集中資源“造神”,涉入感情糾紛,各種投資“神跡”,以及屢屢傳出的被立案調查傳聞。

但這些傳言中的絕大多數,之后都被一一證偽,并成為王亞偉卓越“獨善其身”能力的證明。

隨后就是,王亞偉在私募界的十一年。

這十一年,他低調、沉默、埋頭苦干、絕少再發聲,終于把市場的高關注度從身上“卸”了下來。

直至2023年6月3日,傳言再次襲來。

當那把“十年未舞動”的“傳言之劍”再次轉動,曾經“片葉不沾身”的一哥,還能否就此一笑而過。

這實在是引人關注的話題。

理科狀元搞金融

王亞偉是中國二級市場的明星人物,但他不是一開始就注定搞金融的。

1971年9月出生的王亞偉,高中是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就讀的,這位處女座的男生,很早就展現出了理科和計算方面的天賦。

1989年,王亞偉參加高考,以安徽省高考理科狀元的身份考中清華大學,就讀于王牌的電子工程系。

他在大學本科期間,對證券投資(炒股票)發生了濃厚興趣,借助于當時的機制,他選修了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企業管理雙學位,并在畢業時獲得了雙學位。

這在當時的清華,是比較少見的。

1994年,王亞偉以清華大學雙學位畢業生的身份畢業,沒有繼續深造,而是加盟了中信旗下的中信國際合作公司。

其間的工作內容,公開表述為商務,但據說也涉及過一些投資(當時此類公司的常態),但這些細節都無法被證實。

遇上“伯樂”范勇宏

1995年,對王亞偉是非常關鍵的一年。

那一年,他進入華夏證券(今中信建投證券)東四營業部,正式跨入證券行業,而且遇到了他事業上真正的“伯樂”——范勇宏。

范勇宏是時任華夏證券東四營業部的總經理,30出頭,已是京城的證券“少帥”。

他領銜的華夏東四營業部,短短兩三年間就成功過超過全國所有營業部,成為中國交易量的第一名。

東四“奪冠”次年,王亞偉加盟營業部的研究部。

根據范勇宏的回憶,王亞偉面試時給他最大的印象是平和、淡定、儉樸。

據說,他早年全家人住在半地下室內,但依舊不改干活認真負責,積極進步的態度。

王亞偉入職后,參與研究部的日常咨詢服務,這個工作類似于“股評”。由于他為客戶推薦了一些好股票,一年之后王亞偉被擢升為營業部研究部經理。

展現交易“天賦”

王亞偉在范勇宏的領導下,很快獲得了更多的發揮機會。

有一天,范勇宏對王亞偉說:我在營業部做股票自營賺了2000多萬元,你就接著負責這2000萬元的自營賬戶吧。反正是賺來的錢,盡量不虧損就行了。

這在當年是允許的,早年的營業部有各種業務權限,上述權限直到2000年前后,才在一次次的整頓中被上收。

但當年的A股操盤實在是個難度很大的活兒:急起急落的市場情緒,突發的政策,都考驗著操盤者。

某種程度上,在那個A股的“蠻荒”年代,研究基本面不是最重要的,揣度市場情緒,博弈對手心理的交易能力才是關鍵。

而王亞偉在這期間的發揮據說非常穩定,體現了很高的交易天分。

一起“創立”華夏基金

1998年,中國股市的低迷一年。

但在這種低迷之中,一場大的變革正在醞釀。

規范后的公募基金業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一場場會議、一次次培訓、一批批外國專家都被集中起來,為“新基金”的誕生而努力。

作為當年的三大國有證券公司之一,華夏證券被賦予牽頭設立一家基金公司的職責,而牽頭人就是時任華夏證券總裁助理的范勇宏。

當年,證券公司是收入明確的好崗位,基金公司則是盈利前景不確定的新行業。但在范勇宏征詢王亞偉的意見,是否愿意一起去籌建基金管理公司。王亞偉非常得體的毫不猶豫的回答說——您覺得行,我就跟您去。

至此,日后業界極其矚目的投資上下級——“范王配”,一把“鎖死”。

摸索公募基金管理

早年的公募基金業被譽為在“亂石灘”上“蓋大樓”,在一片惡炒題材和坐莊跟莊的氛圍中,搞價值投資,難度極其大。

作為“老五家”之一的華夏基金,在1998年運營的第一支封閉式基金興華基金就是如此。

王亞偉是興華時任的多人投資管理小組成員之一,也在其中一同摸爬滾打,積累經驗。

他當年曾描述了一個“慘痛”的投資經驗,1998年某白酒股上市,王亞偉對之非??春茫?5元處搶先建倉逾3000萬,很快就掙了40%。

但由于過于樂觀,王亞偉在痛飲該白酒后,把目標價鎖定在一個過高的價位,最后導致與巨額利潤失之交臂。

但總體看,包括基金興華在內的首批基金,業績表現非常突出。

在與市場內的投機力量幾度爭奪后,最終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投資力量,逐漸成為股市投資的主流思維,并推動了公募基金下一個高峰的到來。

面對投資挑戰

隨著2004年,公募基金的第一個募集高峰到來,王亞偉的投資卻有漸漸步入“困局”之感。

一方面,他出任投資總監,需要對公司的整體投資業務負責。公募、社保組合一個個難題,需要他不斷去救場。

另一方面,他個人靈活、謹慎、注重交易和避險的投資方法卻在日后大開大合的價值股行情中并不完全適應。

從2003年到2005年,王亞偉的投資考驗越來越大,狀態越來越差、同時,在投資團隊內部,也不斷有新的基金經理開始冒尖,并超越出來。

2005年9月,王亞偉終于接受公司安排,脫產去美國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留學三個月,徹底放下A股市場。

而這個由監管部門發起,各家公司參與的培訓項目,顯然幫助當年的理科狀元找到了“如有神助”般的感覺。

2005年末,王亞偉“學成歸國”,辭去投資總監崗位,專心接手華夏大盤基金。次年一季度,該基金組合直接沖上行業前列。此后,王亞偉開始了很長一段的“投資神跡”。

多次“奪冠”

2006年,牛市開啟,華夏大盤基金收益超過120%,進入行業前10%。

次年,王亞偉充分發揮靈動投資周期股、挖掘冷門股和重組股的突出技能,以超過226%的收益率斬獲全市場冠軍。

2008年,王亞偉又在公司的支持下,迅速降低倉位,最終華夏大盤斬獲年度第二名。

2009年,華夏大盤再次以超過116%的收益獲得冠軍。

三年內兩奪冠,一亞軍。這樣的業績在公募基金業內屬于“史無前例”,至今也是“后無來者。

華夏大盤就此封神。

“木秀于林”

隨著王亞偉的神奇業績的出現,業界對于該基金和華夏整個公司的產品都出現了極大的熱情。

這種熱情,在華夏大盤基金長期關閉申購后,更是逐漸進入一個“神話”的局面。

一方面,業界對于王亞偉的投資紀錄,乃至調研動向都高度關注。

業內出現了所謂的,王亞偉概念股(王亞偉買入的個股)。一旦這個概念股名單出現新名字,該股很有可能出現多個漲停。

這種神秘力量甚至波及到王亞偉的調研紀錄。當年,東北某上市公司,在傳出王亞偉可能將前往調研的消息后,也迅速出現連續漲停。

而同時,對于王亞偉是憑什么挖掘到這些投資機會的猜測也有很多。

業內有:平臺力量說,內部消息說,神奇本領說等等。而這也導致了更多的傳言和不太好的揣測出現。

王亞偉公募事業后半期“如蛆附骨”般的伴隨著很多傳言,都在這個階段。

2012年,王亞偉在各種壓力夾擊下,正式宣布離開“公募”,至此一代投資“大神”告別公募江湖。

靜默十一年

告別了公募江湖后,王亞偉在極高的關注度中開始了私募事業。

他創立的千合投資,第一期產品列出了2000萬元的投資門檻,依然額度被一搶而光。

此后連續多年,他的產品都是業內最關注的私募產品之一。

一度業內不少FOF私募產品,以其中有少量千合資本產品為榮,并大賣而特賣。

而王亞偉則堅決的沉下身去,再不公開發聲。

印象中,唯一的例外是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期間,王亞偉站出來對A股的長期價值表達了正面看法。

同時,近年千合的業績也不再突出,市場的關注度也有所下降。

王亞偉似乎真的擺脫了當年“重荷在負”的局面。

傳聞“襲來”

但這種靜默還是被打破了。

幾天前,網絡社交平臺突然流傳出一張圖片,直指相關知名投資人、投行人和前官員共同“卷入”一場調查之中。王亞偉的名字也在傳言之中。

這是一張沒有來源的消息,對于事情的來由也語焉不詳,因此一開始并不為人關注。

但“事情”的發酵是一步步發生的。

傳言流傳出不到24小時,就迅速發酵成為業內的熱點。

也幾乎是同時,傳聞中的業界大佬劉某,兩次發布朋友圈予以“澄清”,由于她的業界好友頗多,這個澄清的消息迅速傳開。

亦在傳聞之中的王亞偉則似乎“恬淡”的多。

大約是24到48小時之間,社交媒體傳出一張所謂的“王亞偉的朋友圈”圖片。

該份圖片中,王亞偉未發一詞,僅僅轉發了一篇幾日前的文章《齊白石的“紅”山水,史為珍罕》。

這被外界理解為,王亞偉借轉發此文章“間接辟謠”被調查。

但該張朋友圈圖片的真實性,相關信息是否真是其自己發送的,以及王亞偉本人的真實狀態,目前為止,外界沒有獲得任何“確定性信息”。資事堂幾度聯系王亞偉的周邊人,也未獲得確定的答案。

古語稱:美人遲暮、英雄末路,是“強人”最大的悲哀。中國的A股市場尤其“新陳代謝”驚人。

作為A股江湖中不太可能被抹去的名字,王亞偉的故事會往何處去,仍是很值得關注的。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