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阿里張勇對話諾獎得主:AI能否創造更多工作崗位?|環球最新

6月20日至21日,2023阿里巴巴羅漢堂數字經濟年會在杭州舉辦,這是羅漢堂在疫情后的首個年會。七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現場或遠程參會,與羅漢堂一起提出了關乎未來的十大問題:

人工智能,先踩剎車還是先踩油門?

人工智能會消滅還是創造更多人類的工作?

數字時代,企業規模會變大還是變???


(資料圖片)

隱私保護是阻礙還是促進了數據流動?

技術進步讓互聯網變得更可信,還是更不可信?

虛擬世界能讓人類更幸福嗎?

硅基物理世界越來越聰明,人還是萬物之靈嗎?

數字技術會讓全球更割裂還是更融合?

數字經濟會增加還是減少碳排放?

數字技術會擴大鴻溝,還是讓世界變平?

羅漢堂是由阿里巴巴倡議成立的開放型研究機構,2018年6月26日在杭州成立,由社會科學領域全球頂尖學者共同發起。本次會議的參會者還有多位全球前沿學科領域的開創者與帶頭人,以及企業界代表。

AI會消滅還是創造更多人類的工作?

歷史上每次科技革命都意味著人類的一部分工作被替代,同時衍生出更多新的職業。那么人工智能是否能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效率的大幅提升能讓一周四天工作制成為現實嗎?受到沖擊的人群,應如何應對?

在2023阿里巴巴羅漢堂數字經濟年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和阿里云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張勇對話三位諾貝爾獎得主,這場對話的主題是人工智能的機遇與挑戰。

張勇談到,人工智能應用的需求非常大,希望底層技術模型能真正應用起來,不斷試驗底層模型,最終帶來云計算的進步。模型數量、質量和實時性數據,這三點對于人工智能的進化非常重要。張勇認為,如果要充分利用技術模型,一定要有垂直行業的應用。

業界和社會擁抱人工智能的同時,也對其發展充滿憂慮。面對人工智能的發展,人類感到被機器取代的潛在威脅,產生極大的生存焦慮。

ChatGPT橫空出世才幾個月,多個行業已經切實感到了來自AI的沖擊。社交媒體上,打工人們紛紛擔心自己被裁員。

傳言中受AI沖擊最大的包括游戲美術、插畫、文案、服裝設計等行業。《財經》早前訪談發現,游戲、設計等行業的原畫師這個工種受到的沖擊最快、最大,已經出現了裁員現象。

在談論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時,張勇表示,人工智能給整個社會帶來全新發展,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將給各行各業帶來新的增長機會,甚至出現一些現在完全無法想象的新崗位、新行業。就像移動互聯網出現之初,再有想象力的人也無法準確描繪出如今的圖景。

2011年諾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Thomas J. Sargent)表示,每個月在美國差不多消失300萬個工作崗位,這是非常大的數目,但每個月也有超過300萬個工作崗位是被創造出來的。有很多的工作消失,但一直有新的工作崗位被創造出來,每年都是如此,可以看到新工作崗位是在不斷增加的。

“為什么會這樣?很多舊的崗位應該去消失的,它是勞動力的重新匹配,包括一些新的創業者,有一些新的業務,需要找到人工幫他來做;另一方面,工人自己也會找到新的需要匹配的工作,所以這是雙向的?!?strong>托馬斯·薩金特說,資源和人工重新匹配之后,舊工作消失和新工作產生的過程就是動態的過程,而且經年累月都是如此。

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里克·馬斯金(Eric S. Maskin)則認為,未來將誕生“人工智能咨詢公司”這一全新行業,為無法自行研發、需要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公司提供服務。

在2010年諾獎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看來,人工智能正深刻改變著企業的運行方式和員工的工作模式,因此對員工進行及時培訓十分重要。

數字時代,企業規模會變大還是變?。?/h2>

數字化打破了組織邊界,為人類協同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F在,10人的公司有可以年入1億美元,上百萬員工的企業可以有序運轉,上千萬創業者可以活躍在同一個平臺上。小而強,大而靈,規模與效率并不必然相關,協同的邊界日趨模糊,協同的重心越來越從股東經濟向參與者經濟遷徙。

科技革命從來都是人類協同方式、范圍和深度的革命,并圍繞新的價值創造和責任邊界而演進?;乜礆v史,100多年前,在科技驅動交通和通訊基礎設施發展的背景下,大型商業公司在美國和歐洲開始出現。它們將以前分散的市場與分布在多個地理位置的大型制造工廠整合起來,創新性地建設大范圍的分銷和營銷系統,為生活水平的高速增長奠定了基礎。大型商業公司的出現 ,在重新定義了現代商業范式和價值。

100多年后,數字技術催生了數字化平臺這樣本質上全新的協同范式。數字平臺在產生巨大價值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在平臺涉及到前所未有豐富多元的商品、信息、消費者和生產者的當下,平臺的責任邊界在哪里?誰應該為劣質產品、社交媒體上傳播的不可靠息、靈活用工的保障問題負責?

雖然過去已經有大量關于數字化平臺的研究,但很多沿襲企業研究的慣性,聚焦于平臺公司本身,而低估平臺價值創造和責任分擔的生態化本質。新協同方式的價值和責任邊界需要結合起來才能理解。一方面,責任邊界不清,不但會損害社會,還會阻礙價值的發揮。另一方面,責任邊界的劃分,需要充分理解新協同方式價值創造的本質。

羅漢堂研究社區的研究者,包括多位獲得諾獎以及長期從事平臺經濟研究的經濟學家,在本屆年會上發布了《理解平臺價值和責任:原則與實踐》報告。報告從平臺不同于企業的價值創造本質出發,提出價值原則、激勵原則、效率原則、公平原則四大原則。

報告指出,數字平臺是一種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以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為支撐,通過促進社會多方協作與互動而創造價值的組織形態新物種。因此針對這種新的組織形態,需要充分理解其價值創造的方式,進而制定一套與之匹配的責任分配原則與治理框架。

不同于傳統企業價值創造的方式,數字平臺構建生態社區,提供數字基礎設施及模塊化的的商業能力,促進參與者之間的協調互動和交易,從而創造巨大的社會價值。這種獨特的價值創造方式也決定了數字平臺承擔的責任有別于傳統企業。

隱私保護是阻礙還是促進了數據流動?

數據在數字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正日益凸顯。數據流動創造了價值,但也帶來了數據隱私和安全的風險。隨著各國隱私保護和數據權屬法規的完善、商業實踐的調整以及隱私保護技術的快速發展,隱私風險和數據流動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取舍關系,一個前所未有的數據可信流動的時代或許正在來臨。

如果說數字化讓數據得以大規模生成,那么云計算和大模型正讓數據變得更聰明:個性化推薦使大海撈針成為可能,讓數億消費者從海量商品中輕松選擇;實時倉儲和物流打破了商品流通的時空限制,早上田頭采摘的新鮮時蔬,晚上就能送到普通消費者的餐桌上;成千上萬的創業者,從創業初期就可以享有原來大企業才有的市場連接和洞察能力。數據的價值是如此重要和顯性,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政府和經濟學家當做和勞動力以及資本一樣的生產要素來討論。

但是要真正發揮數據要素的價值,必須尊重其本質特征。收獲數據紅利的前提是,解決數據流通帶來的新問題和新挑戰。這些挑戰包括:數據的使用會不會侵犯用戶隱私?數據的流通是否安全?數據會不會被濫用?數據權屬和分配機制的安排,是不是能有效激發數據的生產與流轉? 在這個大背景下,全球各國和區域的數據政策框架、商業實踐、和隱私保護和安全技術,在過去幾年中都取得了很大進展。歐盟的GDPR、中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美國的CCPA、CRPA等一系列數據保護立法生效。

同時,政策在隱私保護和要素發展上做了一定的平衡。中國出臺“數據二十條”,并成立國家數據管理局,把促進數據的數字化使用提高到了生產要素的高度;歐盟發布了《歐洲數據戰略》、《數據法案》、《數據治理法案》等一系列致力于兼顧保護和發展的法規。 順應政策指引,商業實踐和隱私安全技術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蘋果推出ATT政策,谷歌把隱私沙盒引入安卓手機,實質性限制了第三方應用的數據收集,正在重塑數字廣告行業;在阿里巴巴的電商和中國的各種外賣平臺的實踐中,通過對消費者的電話號碼和住址等信息的隱私保護,從而防止個人信息泄露,已經越來越成為行業常態。

這些趨勢表明,一個數字經濟的新階段,即數據作為經濟要素驅動經濟生活的階段,正在到來。因此更加需要理解數據要素的本質,理解在經濟中用好數據要素的基本原則,理解數據政策、商業數據實踐和技術之間的關系。羅漢堂數據經濟年會還發布了《數據經濟:數字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報告,希望通過自身的思考和總結,幫助和激發世界更好地理解數據經濟,讓更多的人群可以充分享受到數據紅利。

《數據經濟:數字經濟發展的新階段》認為,數據的使用應讓用戶明確自身享有權利,理解數據對自身的影響;同時,數據使用者有責任為用戶應得的權利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并有效落實;推動數據分級管理,明確不同數據使用者的權利;鼓勵加密、匿名化、隱私計算等隱私增強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從而促進可信數據流通。

本文來源:財經十一人 (ID:caijingEleven),原文標題:《張勇對話諾獎得主:AI能否創造更多工作崗位?》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