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0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20年,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穩中向好。生物多樣性下降勢頭得到基本控制,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說,抓環保不負青山,促發展不負生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努力推動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為破解發展與保護難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現實路徑。

提高生態保護意識,守護珍稀動物

6月2日,世界環境日到來前夕,記者來到位于青海省海北州門源縣祁連山國家公園仙米片區,只見青海云杉、祁連圓柏、白樺等高聳入云,一兩個人都環抱不過來的大樹隨處可見;山坡上,紫色的馬蘭花正在盛開。

祁連山國家公園是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世界高寒種質資源庫和野生動物遷徙的重要廊道。

今年22歲的牛抓西文學是寺溝管護站的一名專職巡護員,巡護的東海溝共有102戶牧民。他每天都要花4個小時,來回巡山十幾公里。巡山時,除了關注病蟲害和野生動物、排查火災隱患外,還要跟牧民宣傳野生動植物保護的知識和法律法規等。

牛抓西文學說,近年來,隨著牧民生態保護意識的提高、保護力度加大,以及國家公園管理水平提升,智能化巡護管理系統的運用實現了網格化管理、信息化管控、數字化監控等,野生動物也越來越多,“我們經常能看到馬鹿、巖羊、藍馬雞等成群結隊的出現”。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門源縣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孔慶菊展示了兩種可愛的“貓”,即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和荒漠貓。

仙米林場場長胡岳說,通過網格化布設紅外相機的監測,雪豹、荒漠貓、棕熊、赤狐等野生動物種類現身、數量增多。“6月2日上午,我們還專門布設一臺紅外相機,用來追蹤豹貓。”

青海是“中華水塔”、全球生態系統調節穩定器,近年來,青海生態保護取得顯著成效。數據顯示,青海湖水體面積及水位連續15年呈遞增趨勢,2020年水體面積恢復到20世紀60年代水平;青海湖裸鯉資源量增至10.04萬噸,是2001年的近38倍;雪豹、藏羚羊、普氏原羚等珍稀瀕危動物種群數量逐年增加,普氏原羚由20世紀末的不足300只恢復到3000只左右,藏羚羊由最低時的不足2萬只恢復到7萬只左右,雪豹數量上升至1800多只。

科技支撐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

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國的生態保護體系正在逐步完備。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說,生物多樣性關系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國歷來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制定實施《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有效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及其棲息地安全等。

據初步測算,生態保護紅線涵蓋了約占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90%的陸生生態系統類型和85%的重點野生動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12個省份已開展國家公園試點,總面積超過22萬平方公里,覆蓋陸域國土面積的2.3%。

在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中,科技也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柏仇勇說,“十四五”時期,將推進國家生態質量監測網絡建設。按照天地融合、資源共享、全面覆蓋、服務監管的原則,建立天地一體化生態質量監測網絡。通過部門共享、央地共建、升級改造等途徑,優先在生態保護紅線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自然保護地等重要生態空間建設生態質量監測綜合站和監測樣地樣帶,實現生態系統格局、生物多樣性等多維度協同監測。

“我們還將強化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對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的810個縣域開展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相關結果作為轉移支付資金下達的重要依據,引導地方改善環境和加強生態保護。”柏仇勇說。

關鍵詞: 血戰沙漠 斯大林格勒大血戰 殺人者 笨鳥 正義聯盟豆瓣 精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