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井媛媛:雙碳戰略下水系統治理市場發展方向探索

“通過水務行業的系統性治理的聯動模式看,由于污水收集不到位而帶來的污水直排現象是導致黑臭水體的主要原因。同時,管網的跑冒滴漏又會帶來污水廠進水濃度的問題,以及污水廠超負荷等問題?!?月16日,“2021(第十三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在上海舉行。E20研究院水業研究中心總監井媛媛在論壇上做了題為《雙碳戰略下的水系統治理市場發展方向探索》的主題發言。她指出,要解決這些問題,重點是要強調水的系統化治理。

10月26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通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廣東中山市1028條內河涌中,近半數未達到水質目標,屬于劣Ⅴ類。督察組通過現場檢查、調研發現,中山市污水收集管網建設緩慢是造成中山市生活污水直排的重要原因之一。據中山市測算,全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網缺口高達1575公里。一方面污水收集管網缺口巨大,另一方面,由于維護管理不及時,污水管網淤塞、破損、錯接、漏接又非常嚴重。由于污水收集管網嚴重缺失,一些污水處理廠不僅“吃不飽”,而且還有污水處理廠存在“清水進清水出”現象。

“通過水務行業的系統性治理的聯動模式看,由于污水收集不到位而帶來的污水直排現象是導致黑臭水體的主要原因。同時,管網的跑冒滴漏又會帶來污水廠進水濃度的問題,以及污水廠超負荷等問題。”9月16日,“2021(第十三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在上海舉行。E20研究院水業研究中心總監井媛媛在論壇上做了題為《雙碳戰略下的水系統治理市場發展方向探索》的主題發言。她指出,要解決這些問題,重點是要強調水的系統化治理。

E20研究院二十多年一直在追蹤行業的變化。在雙碳戰略之下,水治理更為系統化。在當天的論壇現場,井媛媛以“系統”為綱,從三個維度分享了未來水務行業的三個系統性變化:

“廠網河”系統化治理

2015年“水十條”發布之后,水環境綜合治理成為趨勢,后期又由綜合性治理升級為系統性治理,例如廠網河的系統性聯動。但從近期的環保督查曝光結果來看,廠網河系統性的治理效果還有待提高,同時這也是我們“十四五”時期水務行業的市場機會。

如下圖所示,我們來看水務行業的系統性治理的聯動模式,由于污水收集不到位而帶來的污水直排現象是導致黑臭水體的主要原因。同時,管網的跑冒滴漏又會帶來污水廠進水濃度的問題,以及污水廠超負荷等問題。在這個系統性的背景之下,我們可以從三個維度來看整個“十四五”市場的三個系統性治理思路。

斷面考核之下會帶來河道治理、污水處理以及管網建設的整體市場釋放。首先我們看斷面考核的國家要求,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國控斷面從“十二五”的972個,“十三五”2050個,增加到“十四五”的3646,斷面考核數量增加會帶來河道治理需求的繼續釋放,其市場釋放的形式亦會伴隨著污水資源化以及水環境系統性治理理念的升級而發生變化,例如對分散式污水處理裝置、裝配式污水廠、以及生態濕地的關注;與此同時,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排水體系的不完善問題在“十四五”時期會引起高度重視。因此“十四五”時期的管網市場亦會隨之快速釋放。

此外,從我們近期觀察到的環保督察反應的問題亦可看出污水收集的不到位是導致水體黑臭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來源于監管的不到位,另一方面排水設施的建設滯后或排水體系的不完善是重要原因。例如廣西、江西的生活污水直排問題;廣東的污水管網建設問題,河流制溢流污染問題;山東的工業廢水直排問題等,均由于污水收集問題而致。

事實上,排水管網的不健全,除了會導致污水直排水體黑臭外,由于管網的跑冒滴漏還會致使地下水污染、污水廠進水濃度低等問題。統計來看,污水廠進水BOD5濃度小于60mg/L的污水處理廠已經占總規模至少20%以上。

管網市場的建設和運維在“十四五”時期會加速釋放。如下圖所示,目前城市加縣城總的管網公里數在100萬公里左右,會形成三類市場:

1. 排水管網日常維護市場的釋放。此部分市場每年會釋放200億到300億。管網維護類項目的選擇目前在行業中態度不一,其根本原因在于服務模式的不同而帶來的付費差異,據悉,管網運行維護費用每公里差別很大,從幾百塊錢一公里、幾千塊錢一公里到幾萬一公里,整個市場區間幅度非常大。

2. 管網修復市場的釋放。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會有超過總長度2%的市場空間的釋放,總市場規模在1000億左右。此類項目具有一定的工程屬性,對于承接企業的資金方面具有一定的要求。此外,管網非開挖修復類項目具有一定的技術門檻,是企業綜合性實力的體現,在此領域也會形成多種屬性企業合作的機會。

3. 管網新建市場的釋放。在管網全覆蓋、污水全收集的政策要求下,以及伴隨著城鎮化率的繼續小幅度提升,河道治理市場的繼續釋放,管網新建市場仍存在較大的潛力?!笆奈濉睍r期,每年會有超過1500億管網的建設市場的釋放。

總體來看,“十四五”期間市政管網會帶來萬億級的市場釋放。此外由于水環境治理的系統性提升,部分管網項目會與水環境治理項目形成聯動。

因為管網市場的賽道夠粗,也吸引了眾多的社會資本方參與其中。主要歸納為三類企業:A類企業是技術專業度較強,但是對于項目的體量需求較弱,通常其資金優勢亦較弱;B類企業具有一定的技術專業度,但是其對于工程體量有所需求;C類企業對于項目體量要求較高,通常為合同額考核要求較高的企業。

管網項目中,墊資需求越弱,其競爭就會越激烈,有一點點墊資需求,門檻就會提高。在這個背景下,B所在的模塊是當前管網市場中競爭較為激烈的領地。此外,目前C類型企業和A類企業合作趨勢也是較為明顯,無論是戰略合作還是股權合作等方式,強強聯合,提高項目的體量門檻和技術門檻。

接下來看污水處理市場。從市場規模增速來看,“十四五”期間年均復合增速是下降的,從“十二五”、“十三五”的年均復合增速6%,“十四五”時期下降到3%左右。污水廠的總規模雖然下降,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新建市場機會。此外,也要關注到整個污水系統的多樣性態勢,例如污水資源化以及斷面考核下帶來的裝配式的污水處理廠,一體化處理設備等分散式的污水處理市場的釋放。此外,除了污水的治理,在水環境的系統性治理下,初期雨水的治理、合流制溢流污染的控制等亦會被統籌考慮。整體來看,污水處理市場在“十四五”時期將超過千億級市場容量。

水環境治理方面,我們也提到水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河道、管網、污水處理廠等多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性、系統性的考慮。剛才我們說了管網,說了污水處理設施,接下來我們來聊聊水環境治理。

首先,從官方數據可以看到2020年黑臭水體的消除比例達到98.2%,2019年部分河流已經達到了規劃要求的Ⅲ類水的要求。

“十四五”期間,水環境治理仍有較大空間釋放,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一是已治理河道的反黑反臭的返工類項目,此類項目對于治理企業的技術能力篩選會更為嚴格;二是斷面考核下帶來新增河道治理機會;三是農村水環境治理市場的釋放,2019年,生態環境部會同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印發了《關于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5年,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模式,加快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到2035年,基本消除我國農村黑臭水體。

污水資源化下市政、工業、水環境的系統性思考

2021年1月,十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5%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畜禽糞污和漁業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污水資源化利用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統、安全、環保、經濟的污水資源化利用格局。  

推動的污水資源化方向主要為三大領域:加快推動城鎮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積極推動工業廢水資源化利用,穩妥推進農業農村污水資源化利用。

國家提出了明確的再生水回用標準,見下圖。對于市政污水處理后的尾水利用,目前生態補水占比相對較高,70%都用于景觀河道補水這一塊;尾水的工業回用與區域位置、地方的工業取水要求和工業水價有關。

市政污水處理后尾水的生態補水方面,常與水環境治理的系統化相結合,例如分散式污水處理、衛星污水處理廠等理念的融入,與此同時污水處理的一體化裝備、裝配式污水處理裝置等在資源化下的分散式污水處理中其市場亦快速釋放。

另外一個重點是工業回用的市政尾水資源化,工業回用可以用于冷卻、洗滌以及工藝用水等。這個領域,我們重點要考慮的是區域的選擇,例如制水輸水成本、當地工業的匹配性、以及工業水價。E20供水研究中心摘錄了非居民基準水價的情況,如下圖所示。我們做尾水回用給工業的時候,要考慮工業原本水價的情況,以及我們現在工業水源的情況。例如,現在很多工業用的是地下水,倘若未來有關于限制地下水開采類的文件出臺,就會涉及到工業企業切換水源的問題。在這樣的區域里,市政尾水工業化才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釋放趨勢。

在工業廢水處理領域,未來的市場空間容量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剛才我們提到整個市政污水處理的規模和“十三五”相比有所下降,市場擴張機遇減少,另一方面市政領域收益率下降,以及特許經營期到期后的商業模式的重新思考等,致使許多企業的戰略從市政慢慢轉向工業領域,包括平臺型公司、央企工程型公司、以及民營企業,都在一定程度上布局戰略的轉型與升級。

聚焦到工業領域本身來看,如上圖所示,我們可以看到工業用水量和工業排放量均在逐年下降,這與工業節水以及廢水回用的相關要求密切相關。整個來看,每年工業廢水處理領域的投資在200到300億,運營有2000億左右,整體來看每年2000-3000億的市場容量。

工業領域有一個特點,它是技術帶動的市場,不是規模驅動的市場。工業廢水通常情況下涉及的工藝環節較多,且需要各環節廢水的統籌考慮以達到回用及后端資源化、廢水零排放的要求。因此在工業廢水處理領域企業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優勢以帶動市場的拓展。

從污染物排放情況分析,如下圖所示,2019年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COD)排放行業分布統計CR4占比達到57%,工業廢水氨氮排放行業分布統計CR2占比達到40%,污染物排放量的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

雙碳戰略下污水、污泥的系統化思考

污水處理企業也在同步思考污水行業的雙碳發展,根據我們對北京、河北、江蘇等省份的水廠調研總結來看,其低碳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污水源熱泵的應用、智慧管控的強化、新技術的應用、污泥的低碳化路徑選擇、以及與光伏等其他新能源的協同,且其應用也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據調研數據顯示,目前污水源熱泵制冷制熱系數可達3.5~4.4;智慧管控下電耗可降低10%以上,藥耗降低30%以上;通過與新能源的結合(光伏),污水處理廠內可達到10%及以上綠色能源的替代,以減少化石能源消耗,一些企業還不止10%,可以達到15%甚至更高。

最后,分享一下污泥的相關情況。目前來看,2020年全國市政污泥產生量大概在5000萬噸(含水率80%),無害化處理率不到70%,處置率更低在30-40%左右,主要就是后端出路的問題。 

污泥處置決定處理,從目前每年新簽約項目觀察,污泥干化焚燒已成為主流路線,占比在70%左右,干化焚燒中又以協同焚燒為主,自持焚燒為輔。據悉,自持焚燒對于項目體量有一定的要求,要考慮項目的經濟性、可行性;而協同焚燒相對簡單,但很多情況下會受制于終端處置企業的接受意愿,和接收價格,其直接影響了污泥處理處置項目的成本。

總體來算,現在的污泥干化焚燒全成本價格(污泥處理處置)在350到1000+,之所以有很大的浮動,主要來源于我們的處置環節,例如摻燒后端的處置環節帶來了價格的浮動區間。從市場容量看,“十四五”時期會有200到300億的污泥投資市場容量的釋放。


關鍵詞: 媛媛 雙碳 戰略 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