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全球通脹,中國通縮?如何看待?

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處于通貨膨脹,尤其是美國、日本與歐洲等美國陣營的國家。但是最近有人說,中國面臨通縮的問題,也就是通貨緊縮。這個說法不只是外界的人這樣說,就連國內也出現這樣的說法。

由于在經濟學上,通縮比通脹更麻煩,對經濟的危害更大。因此,有不少人擔心,中國經濟可能會進入通縮。


(資料圖片)

我們今天的重點就放在,中國是不是真的進入了通縮?會不會進入通縮?以及,同美國與西方國家所面臨的通貨膨脹相比較。

所謂的通貨是指貨幣。舉個例子,我們會說,美元是世界通貨,指的是美元在世界貨幣的地位。所以,我們用通俗又簡單的說法,通貨膨脹是貨幣過多,因而造成物價上漲。

相對地,通貨緊縮是貨幣過少,市面上流通的貨幣少,無法滿足商品或服務的交易,不足以滿足市場交易的需求,因而導致商品或服務的價格下跌。

再簡單一點的形容,當貨幣少了,東西沒人買,服務沒人要,價格自然下跌。如果是長期的現象,那就是通貨緊縮。為什么說通縮比通脹更糟糕呢?舉個例子,東西已經降價了,但還是沒人買,你說慘不慘?

大家可能聽過1948年,在中國金圓券的問題,由于當時的國民政府濫發金圓券,導致貨幣過多,造成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民生必需品一天一個價,這是指通貨膨脹。

中國三月份的CPI數據,同比上漲0.7%,環比下降0.3%,PPI同比下降2.5%,環比則是持平。PPI是生產者物價指數,CPI是消費者價格指數。

這個數據一出來,加上前幾個月的CPI與PPI也有下降的趨勢,很多人就說,中國是不是要進入通縮了?

除了從PPI與CPI這兩個數據來看,還有另外一組數據,讓許多人覺得,中國是不是進入了通縮?或是正要進入通縮?

2022年,中國GDP增長3%,但是,廣義貨幣供應M2,同比增長11.8%,貨幣供應對經濟增長的刺激作用降低了。今年以來的M2,每個月的增速基本上是在12%以上。但今年中國中國第一季度的GDP增長是4.5%,增長率是提高了,但還是不甚理想,對經濟的刺激效應不是很高。

而且,由于M2貨幣供應高,在流動性充足的情況下,卻沒有刺激通貨膨脹,反而是CPI的增幅只有0.7%,PPI還下降了,這似乎又證實了一些人的說法。

但是,我們有幾點看法。

第一,現在說中國進入通縮為時尚早。舉一個例子, PPI下降2.5%,降幅比上個月擴大1.1%,主要是受到去年同期全球能源價格上漲,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價格都上漲,鋼材價格也上漲了。

去年三月正是全球通貨膨脹高漲的時候,也是因為俄烏戰爭開打,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去年同時期由于基期比較高,而現在全球能源價格下跌,這就造成PPI下降的幅度擴大。這種情形可能還會持續一陣子,因為去年四、五、六月的通貨膨脹還是很高,物價的基期還是很高。

中國是不是通縮,需要有更多的數據,更長久的時間才能定論。

除此之外,今年全球經濟進入緊張時期,經濟增長面臨壓力,全球主要國家的通貨膨脹也有所回落。例如,美國三月份CPI同比上漲5%,尤其是,當全球經濟下滑,甚至于進入經濟衰退,通縮的壓力會加大。

第二,真正說起來,這不是通縮,因為流動性還是充足,市面上還是有錢。

就從剛剛M2貨幣供應量來說,中國央行公布的數據,2月的M2余額高達27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9%。所以,流動性非常充足,貨幣還是處于寬松的狀態。

第三,換一個角度想, 三月份CPI同比上漲0.7%,然后第一季度CPI同比上漲1.3%,這不是很好嗎?物價處于低檔,保持穩定,連長期處于通縮的日本,三月份的CPI是同比上漲3.1%, 歐元區三月份的CPI同比上漲6.9%。

這樣的數據比較起來,中國CPI處于一個比較良好的狀態,物價穩定,這不是很好嗎?百姓不需要受到通貨膨脹之苦。

其實,這三年來,中國的CPI數據的確處于比較理想的狀態,但是仍然有人批評。2021年7月,中國的CPI數據同比上漲1.0%,PPI上漲9.0%。

這個數據好不好?在這個時期,中國的CPI數據比歐美好很多,但是,還是有人批評,PPI上漲9%,但CPI才上漲了1%,這表示工業生產的出廠價格增加許多,但是由于經濟不好,所以CPI只上漲了1%。

那時候我們說,美國與歐洲的通貨膨脹壓力很大,但中國的通貨膨脹相對穩定,因為中國政府有一些措施,例如,中國沒有跟著美國與歐洲一起搞大放水,反而是采取整頓金融業,整頓房地產行業的措施。

但還是有人批評,說我們只挑選好的地方來講,當時這些批評的理由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壓力很大,以至于商家不敢漲價。

這個說法也沒錯,但不是全貌。

我們當時認為,中國的出廠價格指數PPI是 9%,看起來很高,但其中一部分比例是出口到美國與歐洲,把物價的壓力轉給歐洲與美國,推升他們的通膨,以至于PPI雖然是9%,但實際上國內的壓力沒有那么大。

這個說法是有證據的,別忘了2021年3月5日我們的內容,《中美通膨大戰 這是中美博弈的 新戰場》,當時我們講的就是歐美通貨膨脹的問題。我們也在三月的時候提出了一個看法,中國需要讓稀土元素的出口價格上漲,而且是只要澳大利亞的鐵礦砂出口價格上漲,稀土元素價格就要調漲。

接著我們又看到在四、五月份的時候,中國針對一些鋼鐵產品取消出口退稅,增加出口關稅。這就是我們當時說的,讓出口價格適時地反應成本。再加上美國、歐洲與日本大放水,搞量化寬松,雙重效益之下,我們看到的結果是,中國的通貨膨脹比美國與歐洲低。

到了2022年,由于俄烏戰爭,再度刺激全球能源價格上漲。然而,中國有來自俄羅斯較為便宜的石油與天然氣,還是有能力維持比較低的通貨膨脹率,這些是我們當時的說法。

結果是,當PPI的指數高的時候,有人批評,PPI的指數降下來的時候,還是有人批評。難道這其中不能有一個通盤的考量,能夠在利與弊之中,找出一個比較能夠反映真實的說法?難道不能有一個中心的思考,不會因為事件的發展而擺來擺去,飄來飄去嗎?

其實,如果不是2022年疫情的緣故,中國的經濟增長會超過3%。當疫情結束了,例如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會回補過來。

回到流動性充足,但是經濟增長效率不高的議題,要如何提高經濟增長效率呢?

畢竟,2020年與2021年這兩年,中國并沒有跟隨美國與歐洲等國家搞大放水,因而保留了在未來刺激經濟增長的工具。但是,如果對刺激經濟增長的效率不高的話,那就會事倍功半。

這方面我們提出幾個簡單的看法。

第一,這是貨幣供應量充足,但是貨幣的周轉數不高的問題。

比如說錢流入了市場,企業得到貸款,然后企業向其他的商家購買產品、原料或零部件,進行生產或提供服務。企業獲得收入之后,發放給員工薪資,員工再拿出薪水消費,或是繳付房屋貸款。那些商家也拿到了錢,也發放薪資給自家的員工。

這樣的循環越多越好,錢的周轉次數越高越好,這會提高經濟活動的效率。貨幣的流通次數越高,周轉次數越高,經濟活動也會增強,經濟增長率自然會提高,所有在貨幣流通次數中的商家與個人都會獲利。

第二,如果貨幣周轉次數不高,那就會降低乘數效應,經濟增長的速度就會慢下來。

問題就是,為什么貨幣周轉次數不高?央行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為什么貨幣流通次數不夠?為什么不能夠十足的刺激經濟活動?

例如,銀行的錢向企業貸款出去,企業拿到貸款之后,錢流向何處?

其中一部分的錢如果流向薪資,那就是走向了消費。

如果一部分的錢,是購買其他商家的服務、設備,或是零件,那么錢就流向了企業之間。這時候,拿到錢的商家也付給自己的員工薪水,錢又流向了消費。

但是,有一些情形會讓資金的流通減少。

第一種情形是,企業拿到錢,拿到貸款之后,并沒有100%的花出去,沒有向其他的商家購買商品或服務,也沒有流向員工的薪水,而是有一些比例留在自己手上。那么這一部分的金錢就沒有發揮流通效應。

第二種情形,一些貸款流向了房地產行業,但是蓋的房子賣不出去,或是賣得很慢,資金無法百分百地回收。這時候的資金流通,就好像遇到了一個黑洞,資金流通陷了進去,出不來。

第三種情形,員工拿到薪水之后,大部分都繳交房屋貸款,只留下一部分省吃儉用,應付生活所需。那么消費活動就減少了。

這三種情形解釋了一部分,資金流通效應低的因素。重點是,如何針對這些資金流通的坑坑巴巴,拿出一個比較好的對策,把這些坑坑巴巴給填起來。如果不能夠填起來,也讓資金流動的黑洞變小一點,這樣就可以提高資金流通的效應,增加周轉次數。

至于有什么辦法可以提高資金的流通效應,我們以后再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