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商業銀行持續收緊外匯等業務 多家銀行發布限制措施

暫停業務、降低持倉余額、做好倉位管理……商業銀行正在持續收緊外匯及貴金屬相關業務。據北京商報記者9月15日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中信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工商銀行等銀行對外匯交易業務作出調整,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等多家銀行對貴金屬業務發布限制措施。

9月14日,中信銀行發布關于調整個人雙向外匯交易業務公告稱,自9月27日8:00起,該行各渠道將暫停個人雙向外匯交易業務開倉功能(含開倉委托),原有持倉份額的平倉交易不受影響。

“近期外匯市場波動加劇,對于有持倉的客戶,提示您注意防范風險,做好倉位管理,適時降低持倉余額。”中信銀行提醒投資者。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這并非是中信銀行首次調整外匯業務,8月9日,該行曾發布同樣公告表示,自8月20日起將對部分未進行個人雙向外匯開倉或平倉(含委托)交易且個人雙向外匯保證金賬戶余額為0的賬戶進行解約銷戶,同時自8月21日起,不再提供各渠道個人雙向外匯業務的新客戶簽約功能服務。

而在中信銀行之前,工商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也先后發布公告,分別宣布上調外匯業務風險等級、暫停新開戶、暫停辦理外匯兌外匯個人外匯買賣業務。

談及各家銀行相繼收緊外匯交易業務的原因,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認為,全球利率處于加息時間窗口的概率增強,會導致外匯等業務產生大幅波動,進而可能致使投資者出現超出其專業能力之外的虧損,各家銀行相繼收縮外匯業務主要是為了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王紅英進一步指出,從目前銀保監會落實中央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這一原則出發,收緊貴金屬、原油和其他相關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業務,符合國家對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戰略定位。未來,該類業務收緊可能是趨勢。

從銀行公告來看,暫停新開戶、上調外匯業務風險等級成為銀行持續收緊個人衍生品交易的常規操作。在外匯業務收緊的同時,各家銀行也對貴金屬業務作出了調整。例如,9月15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建設銀行客服人員處獲悉,為保護投資者權益,該行目前關閉了賬戶貴金屬及雙向交易業務部分無任何交易且無持倉份額客戶的賬戶,并上調了客戶風險承受能力。9月13日,建設銀行曾發布公告稱,將自10月18日起,對連續12個月無任何交易且無持倉份額的客戶關閉賬戶貴金屬及雙向交易業務。同時賬戶貴金屬及雙向交易業務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要求由原“穩健型”(C3)調整為“激進型”(C5)。調整后,風險承受能力低于“激進型”的客戶,將不能進行開倉交易,平倉交易不受影響。

除建設銀行外,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已有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等多家銀行限制貴金屬業務,具體措施包括暫停新開倉、解除委托關系、上調風險等級等。

對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進一步分析道,近期部分銀行收緊貴金屬業務主要還是出于防范潛在風險。一是防范市場風險。目前疫情卷土重來,全球經濟復蘇、通脹和美聯儲等政策前景不確定性繼續困擾市場,近期市場波動較為劇烈;二是防范監管風險。同時,去年“負油價”事件,引起國內監管部門的關注,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要求明顯提升;三是防范市場聲譽風險。

“預計在貴金屬和大宗商品行情明朗前,短期金融機構對此類業務將保持謹慎。” 周茂華建議,由于貴金屬和大宗商品這類資產的特殊性,對于銀行來說未來不僅要規范、重塑業務管理流程,建立市場“黑天鵝”事件處置預案,還需要增強投研能力,提升業務團隊專業化水平,為投資者提供高效金融服務等。另外,部分銀行暫時關閉線上適當性評估,能更好履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義務,避免潛在糾紛風險。(記者 孟凡霞 李海顏)

關鍵詞: 商業銀行 收緊外匯 限制措施 平倉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