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童年趣事,捉泥鰍

自古到今,泥鰍一直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家肴,營養豐富,故有動物“人參”之稱。我的童年新中國剛剛誕生百廢待新,百姓餐桌上葷菜少之又少。泥鰍成了家家戶戶的“當家菜”。童年的我成了捉鰍大軍中的一員。

春季“田間閘鰍”

“閘鰍”就是把田間排水溝用竹制畚箕分段攔住,用腳攪動溝中水,把泥鰍驅趕到畚箕里然后捕捉。這一捉鰍方法代代相傳叫“閘鰍”。那時農田冬季一般不種三麥、油菜,都種植紫紅英(一種肥田的草本植物),為了使紫紅英正常生長,田間每隔2~3米闊開一條豎直的排水溝。兩頭開橫溝把豎溝串連起來排水。農時“谷雨”過后雨水增多,冬眠的泥鰍出洞,水深10多公分的縱橫水溝成了泥鰍的游泳池、也成了它們尋找配偶繁衍后代的溫床。黎明過后朝霞滿天時泥鰍成群結隊出來戲水、交配,有時十幾條鰍扭成一團,這時是我捉鰍的黃金時機。提著竹制的小畚箕閘了這邊又閘那邊。用腳攪動溝中水發出“嘭嘭嘭”的聲音,小溝中飄起了小浪花,受驚的泥鰍直往前竄,這正中了我的下懷,把鰍趕到畚箕里提起來就捉住了。一個早晨捉2~3斤不在話下,有時初春的寒冷把雙腳凍得發紫,可一見到捉到的泥鰍,冰冷的腳不感到疼痛了。但家中大人們看見我的腳凍得發紫,都心疼極了。

盛夏“田角摸鰍”

夏至過后,天氣一天比一天熱,生長在稻田里的泥鰍和稻苗同步生長,新一代的泥鰍進入生長旺盛期。盛夏驕陽似火,把田間水曬得滾燙滾燙,可憐的泥鰍棲身難,長方形大田的四只角一般比中央的田低,水較深,加上水深處往往有“浮草”浮在水面上擋住陽光,水溫較涼成了泥鰍的“避難所”,這就成了我摸鰍的好地方。只要天氣有利(天晴高溫),披上披肩(一塊較大的布遮住后背),下午一到兩點鐘天最熱時去田角摸鰍,有時有的田角一腳踩下去受驚的幾十條泥鰍“砰!砰!砰!”的跳起來,它們越跳,我越開心:心想今天我又豐收了!有時候風把披肩吹偏了影響我摸鰍,我干脆把披肩放在一邊,這時強烈的陽光直曬在我背上。下午三、四點鐘,拿著豐收的成果滿懷喜悅回家,一進家門可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嚇壞了。我的后背上都是蠶豆大的水泡,他們心疼地說:“寶啊,下次別去了。用你滿身水泡換來的鰍我們咽不下去的。”當天晚上睡覺,我痛得哇哇直叫。但為了一家享受美味,第二天我瞞著大人照去不誤。二、三天后水泡一個個破掉,后背上一層皮全部脫落,長出來的新皮可厲害了,35度以上高溫也曬不出水泡來了,就是太陽越曬皮越黑。就這樣,一個夏天餐桌上的葷菜就靠我從田角里去摸出來,既補充營養,又美味可口。

秋冬“尋草掘鰍”

農歷十月后田間停止灌水,泥鰍也開始謀劃進洞過冬了。當稻谷收割后,有空余時間的人們仍不忘記捉鰍,怎么捉法?叫做“尋草掘鰍”。泥鰍進洞后,它身上的粘液和排泄物肥了洞口的草,這草與周圍草不同長得又粗又黑,人們稱它為“鰍草”。只要找到“鰍草”一鏟下去必是個鰍洞,再往下二鏟、三鏟,鰍就到手了。這個捉鰍方法雖比前兩種方法費時費力,但身上儲足營養準備冬眠的鰍更肥、更美味可口、更值錢。有時泥鰍捉得多了吃不完怎么辦?爺爺拿到鎮上去賣掉換些油鹽醬醋回來。有時候腌了后曬鰍干,到冬天吃又香又鮮,又是一道特色農家菜。

進入上世紀六十年代,農田耕作制度變化,由原來的一年種一熟改為一年種三熟,糧食多了,而泥鰍的棲息地破壞了,加上化肥農藥的廣泛應用,曾為人們的餐桌作出貢獻的泥鰍不見了,一度曾消聲滅跡??墒锹斆鞯娜藗儧]有忘記它,學會了人工飼養,最近幾年“動物人參”一一泥鰍又回來了,它甚至被端上了星級餐館的餐桌上。

關鍵詞: 求購全自動打包機 芒果烘干機 1l密煉機 菌類批發 通寬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