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云南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隊: “愛民井”助彝族同胞走上幸福路

這幾天,筆者連續穿行在云南省普洱市關山的茫茫林海。這里藍天如洗,朵朵白云下,彝家小樓里升起裊裊炊煙,把山村裝扮得如詩似夢。74歲的彝族大爺趙國祥,是村里的留守老人,剛從地里務農歸來的他,看著清澈的井水從森林消防指戰員打的水井里流進自己家,一邊用手擦拭眼角幸福的淚花,一邊激動地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說道:“好,都是黨和政府的恩情!”

榕樹見證新變化

從西南邊陲的普洱城區驅車四十公里,筆者來到久負盛名的位于瀾滄邊的思茅港鎮那瀾村那丙田組(關山村小組)。眼前一片蒼翠、一望無垠,這里雖然位于瀾滄江畔,但由于坐落在高高的山頂上,導致常年干旱少雨,飲水問題一直是村民們奔小康的最大“絆腳石”,吃水貴如油的場景在這里變成現實。

在關山村小組中央,有一棵200多年的大榕樹,根植沃土,昂首藍天,冠蓋如云,蔭護鄉民。榕樹下矗立著兩塊石碑。一塊寫有“關山大榕樹革命遺址”,是原竹林區區長李德三提議豎立的,用以見證革命戰爭歷史征程。一塊上寫有“愛民井”,是思茅港鎮黨委豎立的,續寫著森林消防指戰員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的時代新篇章。

兩次搬遷建新家

為了看清關山的容貌,筆者于近日來到關山,恰巧遇到思茅港鎮服務中心主任高士華和關山村小組組長李佳華,他們正在探討水管架設事宜,以保證每戶人家都吃上“幸福水”。

“就田就地搬遷!”李佳華介紹,村里有26戶村民,95%的人口是彝族,每家有良田2畝、耕地10多畝、林地100余畝。

新中國成立前,關山叫關山鄉,一共99戶村民,條件極為艱苦。路不通,電不通,種地遠,是關山的真實面貌。為了方便種田種地,村民陸續就田就地搬遷離開關山,到那丙田開始新的生活。

在黨的十八后,脫貧攻堅的春風吹拂著村村寨寨。關山因為是10多個村小組的必經之地,得以率先修通“致富路”。這時的村民,思想上已經有了新的轉變,大家都意識到“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出路”。于是,村民又一次開始“就路搬遷”,陸續搬離那丙田,轉而來到交通更為方便的關山,創建新的“幸福家園”。

一年打一口井

“關山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但受地理條件的影響,這里干旱少雨,每年一到枯水季,村民吃水就成了大難題。雖然一直都在采取應急供水、發動群眾打井等辦法,但始終未能徹底解決村民吃水難的‘心病’?!彼济└坻偡罩行呢撠熑私榻B。

“一年打一口井,要讓邊疆缺水的同胞都喝上森林消防指戰員打的井水?!逼斩猩窒乐ш犝瘎|君說道。

今年“五一”期間,劉東君到思茅港看望慰問關山小組困難群眾時,在得知村民們吃水困難的情況后,深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邊與思茅港鎮領導對接討論解決辦法,一邊把問題帶回支隊與黨委班子成員進行商討,倡議全體指戰員籌集4.8萬元,為關山村小組打口井。

“再苦不如群眾吃水苦,再難不如群眾吃水難。”支隊發出籌款倡議后,指戰員熱情高漲,不到6小時籌款6.7萬元。

施工期間,政治部領導全程跟蹤問效,深入現場指導。日前,為激勵森林消防指戰員多為群眾辦實事,指戰員們在普洱大地上打下的“第一口井”被支隊負責人取名為“愛民井”。

說不出的幸福

初秋的午后,太陽火辣辣的,一絲風也沒有,樹葉低垂著,大地好像處在蒸籠里,馬路上見不到一個行人。熱情好客的村民帶我們走村串戶,順便查探水管安裝進度。

走到村民楊加友家的門口,正參與安裝水管的楊加友妹妹楊加會指著哥哥家棚子里的一輛三輪摩托車說,這就是干旱的時候用來拉水吃的。筆者定睛看去,只見車上的三只桶上還粘著黃色的泥土。

楊加友因之前突發腦梗喪失勞動能力,一雙兒女均在上學,妻子既照顧家庭又下地勞動,吃水全靠親戚朋友幫忙送來,常常是“一水四用”。一盆水先用來洗臉,然后拿來洗腳,接著又用來洗物件,最后拿去喂牲口。如今,100多米深的“愛民井”每天能出30多噸水,水管直接進家入戶,保證每戶村民每天1噸水?!坝辛怂兆泳托腋6嗔??!睏罴訒f。

被缺水影響幸福的人不止楊加友一位,和趙國祥大爺一樣留守的還有馬順祥老人。

看到我們到來,馬順祥老人把5只平時用來接雨水喂牲畜的桶,擺得如同站軍姿的士兵。老人激動地說:“如今,看著清悠悠的井水流進家家戶戶,想到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馱水吃了,心里實在是說不出的幸福,感謝黨,感謝國家!”

在這里,鄉村振興一定能夠實現!

關鍵詞: 愛民井 云南 普洱市 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