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世界即時看!德康集團舉債養豬,劉永好三哥隱身幕后

文/樂居財經程孟瑤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養豬希望富,希望來幫助”、“吃一斤長一斤,希望牌奶豬飼料就是精”??鮮有人知這些曾在農村廣為流行的廣告語實際上都是出自新希望(000876.SZ)董事長劉永好之手。

作為中國最大的飼料生產企業,新希望擁著有中國最大的農牧產業集群。實際上,劉永好的親兄弟也養豬,還養出了一個IPO。

劉永好有三個哥哥,大哥劉永言、二哥劉永行、三哥劉永美。劉永美兩歲時,因為家里生活困難,被父母過繼到新津縣的陳耀云家,改名為陳育新。

近期,陳育新入股的生豬養殖公司四川德康農牧食品集團(簡稱“德康集團”)再度提交了上市申請,擬港交所主板上市,華泰國際為其獨家保薦人。此前公司曾在2021年6月遞表港交所。

隨著11家上市豬企相繼發布2022年業績公告,豬周期影響下,2022年的生豬養殖行業冰火兩重天。上市企業之間差距逐漸拉大,豬肉價格持續低迷,這樣的背景下,德康集團雖然營收增長,但毛利率大幅下滑,同時還面臨不小的債務壓力。

幕后大佬浮出

股權穿透顯示,德康集團由四川德盛榮和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德盛榮和”)持股36.21%,而王德根全資持有德盛榮和。遞表時,王德根直接持有德康集團3.29%的股份,并通過全資持有德盛榮和間接持股36.21%,其兄弟王德輝直接持股比例1.65%,兄弟二人合計持股比例41.06%。

此外,陳育新持股12.34%,光控麥鳴持股10.38%,宋福賢持股為4.94%,唐健源持股4.11%,宜興光控持股3.39%,彭本平、彭本剛分別持股為3.29%,胡偉持股2.47%。其中光控麥鳴和宜興光控均屬于光大控股。

樂居財經《預審IPO》通過梳理公開資料發現,雖然持股只有12.34%,或許年過古稀的陳育新才是德康集團背后的大佬,王德根更象是其培育的接班人。

1980年劉永言、劉永行、劉永美、劉永好兄弟4人辭去公職一起創辦了希望集團,并將其經營成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但由于興趣和理念不同,1990年前后四兄弟分家,陳育新創立華西希望集團,主要做農牧、教育和旅游地產等。

王德根是位職業經理人,1999年5月加入華西希望集團,一開始在其附屬飼料公司任職代理總經理,隨后一路升職。2005年被任命為特驅集團董事長,特驅集團是陳育新賦能職業經理人團隊在企業內部創立的“管理特區”。2013年9月,王德根接任陳育新成為華西希望集團總裁。

2008年,重慶德康(曾用名“重慶特驅”)成立,由四川特驅和胡偉分別出資85%、15%成立。2011年9月王德根、陳育新、王德輝等人聯手從四川特驅手中收購重慶特驅85%的股權,其中王德根以1040萬元拿下42%的股權,陳育新以700萬元收購35%的股權;此外,唐健源以124萬元的代價拿下胡偉手中5%的股份。

2014年,王德根、陳育新、胡偉等股東,以重慶德康股權及3000萬元現金出資成立四川德康(德康集團的前身)。由此,重慶德康成為德康集團全資子公司。

股權架構搭建完成,德康集團迅速發展,一躍成為西南地區西南地區養殖規模最大的企業,旗下有120多家子公司。同時為發展業務籌集資金,德康集團也曾進行多次增資,引入外部新股東,在2019年5月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

代表性的動作包括2016年11月,光大夾層基金完成對四川德康的股權投資,并且參與搭配公司治理及后續行業并購整合等投融資運作。

樂居財經《預審IPO》通過招股書統計,2018年-2020年,德康集團又分四次從光大控股關聯公司拿到6.8億元投資款項,其中4.8億元已經轉換為股權。此外,還從蘇州厚齊和上海潯然分別獲得6000萬元、1.2億元款項,上述合計8.6億元款項均被用于德康集團日常業務發展和運營、固定資產收購、購買生產設備及樓宇。

沖刺百億營收

德康集團業務分為生豬銷售、家禽銷售以及輔助產品銷售三個板塊,其中生豬產品主要包括商品肉豬、種豬、商品仔豬及公豬精液;家禽板塊產品主要包括黃羽肉雞及雞苗;輔助產品主要為養殖飼料等。

生豬產品是德康集團的主要收入來源,過去10年,德康集團的生豬銷售量增長超過100倍。2020年-2022年9月,德康集團來自生豬產品的營業收入57.48億元、71.68億元、72.98億元,占總收入分別為70.6%、72.4%、75.5%,均維持在70%以上;同期,家禽銷售收入分別為22.88億元、26.18億元、23.23億元,分別占比28.1%、26.4%、24.0%;輔助產品貢獻的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1.3%、1.2%、0.5%。

德康集團的生豬養殖業務模式包括一號家庭農場模式、二號家庭農場模式和自營模式,模式上看,與已經上市的溫氏股份(300498.SZ)大同小異。

各報告期,德康集團分別賣掉生豬140萬頭、370萬頭、390萬頭,實現收入57.48億元、71.68億元、72.98億元,其中又以商品肉豬貢獻最大。

按2022年前9個月銷量計算,德康集團在中國所有生豬供應商中排名第六,營收業績同比增長了31%,疊加去年4季度活豬出欄23.73元/公斤的高位均價,德康集團2022年全年營收或破百億。

利潤過山車

但作為豬企,在“豬周期”里,德康集團也難獨善其身。營收穩增的背后,是報告期內其利潤表現如坐過山車,2019年-2022年9月,利潤分別為20.91億元、36.08億元、-31.73億元、8.52億元。2019年同比增長1249%,2020年再增72.47%,但2021年又遭遇黑天鵝,虧損31.73億元。

一般來說,3年到4年視為一個豬周期,生豬產能在這個期間內從不足轉為過剩,再從過剩轉為不足。生豬周期遵循以下規律:豬肉價格上漲-能繁母豬數量增加-商品肉豬供應增加-豬肉價格下降-能繁母豬數量減少-商品肉豬供應減少-豬肉價格上漲。在豬周期里,豬企收入受到產品的平均售價及銷量的影響較大。

2018年8月非洲豬瘟于中國爆發,2019年國內豬肉生產急遽減少21.3%至42.6百萬噸,生豬價格因此上漲并創歷史新高。

2018年,德康集團肉豬銷售均價為1479元/頭,2019年賣到2382元/頭,也是在2019年,德康集團營業收入從2018年的32.82億元增至55.16億元,業績突破50億大關,同比增長68.07%,同期利潤從1.55億元增長至20.91億元,漲幅達1249%。凈利潤率約37.91%。

2020年肉豬銷售均價進一步增至4304元/頭,這一年德康集團賣出128.2萬頭肉豬,實現81.35億元營業收入,36.08億元利潤,凈利潤率44.35%。

在經歷2019年、2020年豬肉價格大漲后,2021年國內生豬(外三元)市場價格從年初的36.8元/公斤跌至18元/公斤,德康集團的肉豬銷售均價也隨聲跌至2111元/頭,在銷量同比暴增131.21%的基礎上,業績反而虧損31.73億元。

2021年,德康集團賣出了296.41萬頭肉豬,比2020年多賣出168.20萬頭,但營業收入僅增加了17.67億元,為99.02億元,同時,德康集團商品肉豬2020年-2022年9月毛利率分別為55.2%、5.2%、5.4%,2021年比2021年大降50個百分點。

市場價格的變動直接影響著豬企業績,進入2022年,市場上豬肉價格繼續低迷,2022年前9個月,德康集團肉豬銷售均價進一步降至2021元/頭,盡管利潤上扭虧為盈,但扣除自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的影響后,其凈利潤為-4.04億元。

舉債擴張

招股書顯示,德康集團近半數利潤受到“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的影響。而生物資產公允值又主要由當下生豬市場價格所決定。2020年及2021年分別德康集團錄得利潤36.08億元、-31.73億元,主要就是由于2021年錄得的生物資產公允價值大幅減少。

各報告期,公司來自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的收益分別為12.96億元、-27.54億元、12.56億元,扣除相關數據影響,德康集團凈利潤分別約為23.13億元、-4.19億元和-4.04億元。

德康集團的生物資產包括商品肉豬(仔豬、保育豬及培育豬)、商品雞(蛋、商品雞苗及商品肉雞);持作自用以繁殖商品雞苗的種雞,為流動資產,持作自用以繁殖商品豬的種豬,為非流動資產。

據豬易數據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1月標準體重生豬價格為15.08元/公斤,環比下跌3.94元/公斤,跌幅為20.72%;相比2022年10月26.72元/公斤的年內高點,下降了11.64元,跌幅為43.56%。生豬市場價格持續低迷,意味著自生物資產公允價值隨之走低。

此外,由于擴大業務規模,德康集團的2020年-2022年9月,德康集團分別錄得流動資產凈額18.29億元、-2.58億元、7.33億元。在2021年深度虧損的情況下,德康集團選擇了舉債擴張,在當年11月提出建100萬頭生豬全產業鏈項目,預計總投資約31億元。

同時因擴展業務增加了種豬的規模并購買更多原料,德康集團的貿易應付款項及應付票據增加,截止2022年11月30日,德康集團未經審核的貿易應付款項及應付票據余額15.88億元,較2019年全年的6.28億,翻了一番。

截至2022年11月30日,德康集團未償還計息借款總額66.77億元,其中一年內需要償還的債務40.76億元,同期,賬上現金只有23.65億,含受限存款總額為33.57億元,流動性危機凸顯。

此次赴港募資,主要用途在于擴張生豬和黃羽肉雞養殖規模、戰略收購、償還債務以及發展食品加工業務等。

關鍵詞: 德康集團舉債養豬 劉永好三哥隱身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