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每日快播:比亞迪“加持”,盛新鋰能逆天業績背后有隱憂|看財報

近日,有著鋰業新貴之稱的盛新鋰能(002240.SZ)發布了A股鋰鹽企業首份年報,同時也創造出其上市以來最好業績。2022年年報顯示,盛新鋰能實現營業收入120.39億元,同比增長299.0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52億元,同比增長541.32%。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184.31億元,同比增長152.4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127.26億元,同比增長148.89%。


(相關資料圖)

對于2022年度業績的暴漲,盛新鋰能表示,主要因為2022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延續良好發展態勢,儲能行業保持高速發展,鋰鹽產品市場需求旺盛、鋰鹽價格維持高位。

公司營收超120億,凈利增逾5倍,盛新鋰能這個成績放在市場上不可謂不亮眼。不過,從二級市場股價來看,投資者貌似并不買單。

業績公告發布后,盛新鋰能當天股價高開低走,截至3月7日收盤,跌幅1.92%,報于37.3元/股,總市值34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股價對比自2022年7月創下72.5元高點的股價已然近腰斬。為何放出業績利好出來后股價表現不佳?究其原因很可能是盛新鋰能年報主要財務表現與此前業績預告一致,并沒有帶給投資者超預期的驚喜,股價的表現或許更多是利好兌現罷了。

實際上,盛新鋰能這次能取得靚麗的業績大家其實也并不意外,畢竟鋰鹽價格在2022年大幅飆漲。那么現如今在進入鋰鹽價格回調的2023年,盛新鋰能后續又將會如何演繹?

行業全面“飄紅”,公司牽手比亞迪

實際上,盛新鋰能的前身是威華股份,它主營業務只是人造板和木制品加工。

2017年6月,威華股份原實控人李建華將殼賣給了姚雄杰。隨后,姚雄杰借助盛屯集團,通過增資方式拿下的盛新鋰能,公司的控股股東變更為盛屯集團,盛新鋰能也成功借殼上市。

進入2021年后,在新能源汽車拉動下,鋰礦相關產品的市場需求、銷售價格均大幅增長,盛新鋰能的鋰相關業務也實現了翻身,上半年實現鋰鹽產品收入9.92億元,同比增長了484.20%。

時間到了2022年,此時期鋰鹽價格更是一路飆漲,而且世界鋰及其衍生物產量折合碳酸鋰當量約86.1萬噸,同比增長30%以上。隨著鋰電材料的量價齊升,相關鋰業公司業績全部迎來爆發。

截至目前,申萬鋰指數所收納的9家鋰鹽生產企業全部披露了業績預告。其中凈利潤金額最高的是天齊鋰業,凈利潤金額預期最高達256億元,對應1131%的同比增幅;凈利潤增幅最高的是融捷股份,最大凈利潤預期增幅為3707%。而凈利潤增幅最低的贛鋒鋰業凈利潤預期增長幅度也達244%至321%,該股凈利潤基數較大。

盛新鋰能在產業鏈上也卯足了勁,深度綁定下游知名車企。2022年3月22日,盛新鋰能公告表示,擬以不超過30億元向比亞迪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引入比亞迪作為公司的戰略投資者。定增完成后,比亞迪持有盛新鋰能的股份預計超過5%,成為公司的關聯方。雙方將在原材料購銷、加工、礦產資源開發等諸多領域展開合作,公司有望優先獲得比亞迪代加工訂單。

逆天業績之下,背后或存隱憂

近年來,盛新鋰能搭上新能源快車后,生意可以說是順風順水,也確實賺得盆滿缽滿。不過,在其逆天業績之下,背后或存隱憂。

盛新鋰能自身過往問題繁多。公司曾經自曝過往業績造假。2018年-2020年公司頻繁更換審計機構、重大事件信披延遲半年之久;作為公司實控人姚雄杰一度忽悠式增持,2021年的定增于2022年2月3日解禁,其賬面浮盈超420%,姚氏家族大賺超35億元。對于有這些前科的上市公司,作為投資者可能還需小心提防。

同時,盛新鋰能主營業務99.98%來源于新能源,業務結構相對單一,容易形成對產業市場的高度依賴,一旦該行業出現動蕩或企業自身產品的競爭力減弱,企業將會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現在鋰鹽行業吃香,如果在一個細分市場里,趨之若鶩地都干一個行當,也增加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甚至會用價格戰來降低經營效益,增加企業生存難度。最后,盛新鋰能很可能會面臨外部壓力。之前公司有大量的對外投資,收購過一些外國企業的股份,一旦外國政府采取一些政治操作手段,那么公司經營就可能受到嚴重干擾,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2022年1月-4月,公司通過全資香港孫公司盛澤鋰業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澤國際”)認購Lithium Chile Inc.(智利鋰業,加拿大多倫多交易所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并對所認購股份獲配的認股權證進行了行權,上述投資金額累計為3455.39萬加元,截至目前盛澤國際持有智利鋰業19.35%股權。2022年11月,盛澤國際收到加拿大創新、科技和經濟發展部的有關通知:盛澤國際應在通知簽發之日起90日內放棄投資,包括其在投資項下的權利,并必須直接或間接停止為促進投資而進行的所有商業活動。針對上述隱患事件,鈦媒體APP已向盛新鋰能發出致電,但截至發稿公司方面未進行回復。

產能過剩危機或至,鋰業公司高增長會持續?

據盛新鋰能年報,公司在南美的鹽湖布局也在持續擴大,目前擁有SDLA鹽湖項目(2500噸碳酸鋰當量)的獨立運營權,Pocitos鹽湖將啟動年產2000噸碳酸鋰當量的中試生產線建設,其他鹽湖項目的勘探工作也在積極推動中。今年2月,盛新鋰能子公司盛屯鋰業出資5000萬元成立新疆盛新鋰業有限公司。由此可見,盛新鋰能產能或持續擴大。

不過,隨著產能不斷擴大,在產品結構較為單一的情況下,公司或將面臨產能過剩風險。近年來,雖然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走紅”,帶動其核心部件鋰電池需求量持續走高,鋰電池生產原料鋰資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斷被推高,但是隨著越來越多企業擴產和跨界入局,鋰行業有從供不應求逐漸向供大于求轉變的跡象。

據五礦證券推算,2022年全球鋰需求總量約71萬噸、供應總量約78萬噸,供應量將大于需求量;預計2025年全球鋰礦需求總量為165萬噸,而供應總量將增至187萬噸,屆時,全球鋰礦供應總量將較需求總量高出20萬噸以上。除上游環節外,處于下游環節的鋰電池行業也可能在2025年迎來產能過剩。

同時,在歷經兩年飆漲后,鋰價進入2023年后已出現明顯回調,Wind數據顯示,國產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自去年底達57萬元/噸后開始回落,截止今年3月6日,其價格為36.5萬元/噸,已跌去36%。

對于盛新鋰業來說,鋰價幾乎主宰了其未來的命運,其價格下降也將成為企業最大的風險。如果待鋰鹽市場價格回歸合理區間,這將會對盛新鋰能的經營業績產生直接影響。

國內鋰礦及相關產品的企業都在爭相擴產,當行業產能過剩、競爭加劇后,鋰相關價格是否還能保持在高位,尚是一個未知。在這樣的情況下,未來鋰業公司業績高增長的態勢能否延續,這或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翟智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