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環球簡訊:“ChatGPT大牛股”云從科技,自我“降溫”依舊難擋市場熱情,為哪般?

近期,人工智能概念在市場上被徹底引爆,板塊里面更是牛股成群,驚艷了整個A股。不過,隨著持續地炒作也積累了一定的風險,相關上市公司開始發布股價異動公告。

4月3日晚間,作為國內“AI四小龍”之一的云從科技(688327.SH)發布公告稱,公司未與OpenAI、谷歌等公司開展合作,在大模型業務領域未產生收入。

然而公司這份自我“降溫”公告,并沒能擋住二級市場對其投資的熱情。4月4日,云從科技盤中下跌超4%,隨后震蕩反彈超8%,收漲0.6%,截至收盤報收57.14元,總市值423億元。利空消息發酵下,云從科技股價還能如此強勢,市場到底看中了它什么?


【資料圖】

股價往上,業績往下

年初以來,自CHATGPT概念火爆后,資金開始重點挖掘人工智能概念股,云從科技成為了“香餑餑”。經過資本助推,股價年內累計漲幅超250%。

不過,云從科技股價節節攀升的背后,其經營業績卻深陷虧損困境。

今年2月28日,云從科技披露了2022年度業績快報。2022年度,公司預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8.5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擴大34.55%;公司預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9.2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擴大23.04%。2019年至2021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6.40億元、-8.13億元、-6.32億元,加上2022年,四年時間,公司合計虧損29.36億元,可見云從科技截至目前為止尚未具備盈利能力。云從科技解釋稱,受疫情反復、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以及市場競爭格局加劇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在手訂單項目建設進度不及預期,交付和驗收時間均出現不同程度地推遲;新訂單業務開展出現不同程度地延期,公司業務未能得到有效拓展,導致業績下滑。

雖然公司解釋的原因說得過去,但是從財報上來看,高昂的研發以及銷售管理等費用,或許也是云從科技虧損的重要原因。以2021年為例,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76億元,而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三項合計達11.40億元,已經超過營業收入。其中管理費用多不難理解,AI是熱門賽道,人才本就稀缺,為留住企業人才與骨干,那么勢必付出高昂的股權激勵成本。

高銷售費用,同樣是初創期企業都必須經歷的過程。對于一家新企業而言,產品的前期推廣,企業知名度的打響,以及用戶教育,都需要投入不菲的成本,這不僅在AI企業身上存在,同期崛起的國貨美妝動輒上億邀請明星網紅代言、互聯網企業高昂的獲客成本都是同理。

如果說,高管理費用與高銷售費用是早期企業都必須經歷的過程;那么高研發,則是AI企業“科創屬性”的根本保證。

2018-2020年間,云從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高達8.49億元、19.16億元以及24.54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30.61%、56.25%和 76.59%。相應地,公司2018-2020年的研發人員占比也分別高達51.10%、49.64%和55.42%,整體處于不斷提升的水平。

接下來,如何處理好公司業績虧損和費用支出從而實現盈利或將是擺在云從科技最大的考驗。

造血能力不足,要不斷融資

在公司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大肆燒錢研發的背景下,融資可能成為了AI企業的救命稻草。

公告顯示,云從科技發布2023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本次擬向不超過35名發行對象發行股份不超過2.22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36.35億元(含本數),扣除發行費用后擬用于云從“行業精靈”大模型研發項目。預案顯示,本次募投項目主要依托公司算法研發能力和大模型理論基礎,用于行業大模型的理論研究與構建以及行業大模型下游場景的應用研發,力爭形成圍繞行業大模型的全鏈路大模型綜合解決方案,項目計劃建設周期為36個月。

據了解,這是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首家通過定增加碼AI大模型研發的案例。當然云從科技股價近期加速爆發,或許與這份定增預案有關,畢竟重點投資的項目屬于國家行業政策與資金重點支持發展的科技創新領域

云從科技指出,“行業精靈”大模型研發項目的建設將大幅提升公司在人機協同操作系統認知層面的能力,通過行業專家知識與大量多維度的數據訓練,強化人工智能對真實世界的理解能力,讓機器更能夠理解用戶真實想法,從而產生滿足客戶預期的應用效果。同時,大模型技術的研發將有助于公司新產品的開發,進一步提升人機交互能力,增強客戶與機器交互過程中的體驗感,擴展AI應用新場景,進一步開拓市場,讓客戶借助人工智能實現更好的價值創造。

2017年至2022年,云從科技總營收之和為37.12億元,顯然這筆不超36.35億元的定增對云從科技而言并非小數目。值得一提的是,云從科技去年才登陸科創板,上市不到一年,現在又拋出定增,難道去年剛IPO融的錢不夠?

據悉,去年云從科技IPO云原本擬募資37.5億元,實際縮水募資17.28億元,也因此,云從科技對募投項目進行調整,不再涉及原本計劃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不過,募資不及預期并“砍掉”了募投項目,云從科技當年卻拿出近一半的募資額用于理財。

上市后的首份半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云從科技未立即將募集資金用于募投項目,而是將其中的8.1億元購買了現金理財產品,半年報顯示其交易性金融資產余額為9.1億元,時間至2022年三季度末,其交易性金融資產余額為8.21億元,占當期資產總額的20.89%。

AI盈利難,為何看好它?

從前面分析可以看出來,市場之所以對云從科技熱情,并非源于公司的財務狀況,更多是來源于看好其所處的AI賽道。

以前AI公司在二級市場上并不是很受待見。因為“高估值”、“虧損燒錢”、“商業化落地難”是它們的標簽。

但是現在有點不一樣了,經過發展多年,我國AI行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21年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顯示:2020年,我國人工智能企業共計1454家,居全球第二位,僅次于美國的2257家。而從行業發展階段看,我國AI也由2017年的炒概念時期正式進入真正的產業化落地時期。

據IDC統計,全球人工智能收入預計到2022年同比增長19.6%,達到4328億美元,包括軟件、硬件和服務。并預計2023年將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在增長方面,人工智能平臺預計表現最佳,五年復合年增長率為34.6%。在這數據背后,無疑是無數中國AI企業日復一日投入,用高昂的研發與堅持換來的。當然,AI公司高昂的研發投入,也對應著這些公司技術實力的發展,對于行業而言也有正向驅動。

同時,目前各界對人工智能的投資也逐漸在增加,對于科技企業而言,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幫助各界更快地進行數字化升級和創新的同時,也打開了業績增長空間。

中信證券研究團隊指出,AI技術方法上的新突破正驅動全球AI產業進入加速發展階段,疊加AI產業集群效應的不斷凸顯,AI產業有望成為全球科技領域中長期最具投資價值的產業賽道之一。(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翟智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