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股價跌跌不休 兆易創新遭創始人與大基金減持

"第二大股東國家集成電路已減持約472萬股,約占總股本1%,完成減持計劃過半。"

伴隨著部分股東減持,北京兆易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兆易創新",603986.SH)股價跌跌不休。2020年下半年以來,兆易創新股價從295元/股跌至2021年3月16日的147元/股。截至4月27日,該股報收186元/股,市值882億元,滾動市盈率仍高達100倍。

兆易創新為何被減持?從業績上并不能看出太多端倪。2020年,兆易創新營收40.97億元,同比增長40.4%;凈利潤8.81億元,同比增長45.11%;扣非后凈利潤為5.55億元,同比下降1.79%。

為此,《投資者網》就相關問題聯系到公司方面,并得到了一些答復。

行業爆發毛利率卻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兆易創新成立于2005年,2016年上市,主營核心產品是存儲器芯片,以及MCU微控制器產品、指紋芯片和觸控芯片等傳感器產品。2020年,三大業務分別占比73%、17%和10%。

過去幾年,兆易創新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財報顯示,2016年至2020年,其營收從14.9億元增加到45億元;歸母凈利潤從1.76億元增加到8.81億元。在此期間,公司單季毛利率均維持在37%左右。

兆易創新告訴《投資者網》:"2016年到2020年,公司研發人員數量從177人增長到795人,研發投入從1.02億增長到5.41億元,公司持續推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

然而到了2020年四季度,公司毛利率突然大幅下滑到29.5%,相比2019年同期下滑超過14個百分點。

不僅是毛利率,股東回報率也不容樂觀。

數據顯示,2020年,兆易創新凈資產收益率(加權)為10.64%,不僅降至十年來最低水平,在行業內排名靠后,而2019年該指標還有17%。公司對此解釋稱,這與定增募資等原因帶來凈資產增加54.67億元有關;增幅高達104.65%,超過了當年凈利潤45%的增幅。

分業務來看,兆易創新主營業務存儲芯片業務毛利率同比減少4個百分點至35%,營收增速也有所放緩;傳感器業務毛利率也從2019年的50.26%下降到37%。

表現最好的是MCU業務,該業務營收同比增長70.16%,毛利率增加了2.3個百分點。

中信建投近期在研報中指出,2020年以來,疫情疊加產能不足等諸多因素導致芯片缺貨漲價潮此起彼伏,2021年仍無減緩跡象,當前芯片漲價搶購已波及到上游的晶圓制造。半導體板塊高景氣度將維持,全球晶圓產能緊缺將持續到2021年三季度至四季度。

在目前這場"缺芯"大戰中,得產能者得天下,兆易創新暫未形成庫存優勢。2020年底,兆易創新的存貨為7.4億元,同比增長了17.4%,并且其中有3.43億元為原材料(占比46%)。

"2020年以來,產能緊張是全行業都面臨的問題。公司對供應鏈的布局采取相對多元化的穩健布局,目前與多個晶圓廠保持全面密切的合作關系。"公司方面對此向《投資者網》回應稱。

毛利率因何下滑?

"毛利率下降是由于存儲芯片和傳感器的產品結構變動,另外,匯率在2020年的大幅波動,毛利率較低的代銷業務、電容觸控產品等出貨增加。"兆易創新表示。

追根溯源,爆雷的子公司、上升的生產成本等因素共同促成了公司毛利率下滑。

2020年,兆易創新總成本增加了47.66%。

與此同時,思立微與行業龍頭匯頂科技頻頻引戰。企查查數據顯示,思立微多次因實用性專利、侵害發明專利與匯頂科技對簿公堂。結果是,雙方大打價格戰,思立微在2020年虧損約1500萬元。

"思立微傳感器業務受到了疫情和關鍵大客戶的影響,同時對募投項目等研發費用也大幅增加,導致虧損;匯頂起訴思立微的案件,均已被法院裁定駁回匯頂起訴或發回重審。一個行業內有多家公司開展業務是很正常的現象。智能化時代,傳感器的領域是最近及未來增長非常大的領域,我們看好傳感器業務的長期發展。"兆易創新對此向《投資者網》回應稱。

業績承諾利潤指標未達成,思立微原股東支付補償款2.258億元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產,增加了兆易創新歸母凈利潤1.9億元。

2020年第四季度,兆易創新因此計提了1.28億元商譽計提減值準備,導致單季扣非凈利潤虧損2015萬元。

如此一來一去,公司因此獲得超過6000萬扣非凈利潤。而扣除這一筆收入后,公司2020年四季度的歸母凈利潤約為1.5億元,仍同比減少1%。

兆易創新如此解釋:"2020年第四季度銷售收入環比下降,主要是與產品固有的生產周期相關。受疫情影響,客戶在2020年第二季度時持觀望狀態、第三季度有大客戶集中提貨。而公司產品的生產周期是6個月,從而導致四季度可出貨量減少。供應量的增加會體現在2021年一季度及之后。"

"預估2021年公司獲得的產能增量能在30%以上",兆易創新在多個場合傳達了相關信號,但資本市場不等人。

2020年,國家集成電路進行了兩次減持,根據彼時股價,累計減持金額超14億元。今年1月再次宣布減持,半年內擬減持943萬股,占總股本約2%;另外在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471萬股。減持原因是"為實現股東良好回報"。

不僅如此,公司創始人朱一明也在減持。2020年年末,朱一明從持股9.56%到8.54%,減持價格區間為174至218元/股,減持套現9.59億元。

根據企查查,朱一明最新持股4029萬股,占總股本8.54%;國家集成電路持股2978萬股,占總股本6.28%。

機構對兆易創新的持股也有所改變。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基金機構對公司的合計持股為7565.45萬股,相比2020年年末的超1億股大幅降低。

兆易創新對此回應稱:"股價(市值)從長期看始終是企業內在價值的反應,但在一定時期內也會受到行業周期、產業周期等諸多經營層面以外的因素影響。集成電路行業是個長周期的行業,很可能公司基本面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估值的波動卻可能多達幾十億元。公司目前經營情況良好,行業景氣度也處于可持續的狀態。公司將一如既往做好經營,以良好業績回報廣大投資者。"

今年2月25日,摩根士丹利將兆易創新目標價下調,原因是,預計該公司今年原計劃的芯片產能擴張或不及投資者預期,相關子公司產能下降可能影響到兆易創新的業績;并將公司2020年的EPS預測下調2%,指紋識別相關業務的利潤率也預期走低。

未來能否扭轉趨勢?

兆易創新已下定決心改變毛利率下滑的趨勢。

公司表示,存儲芯片業務主要是受目前DRAM產品業務毛利率低的影響。自有品牌DRAM產品預計2021年上半年推出,主要面向消費類、工業控制類及車規等利基市場。

兆易創新的主要產品為代碼型閃存芯片(NOR Flash),主要用來存儲代碼及少量數據;以及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其在計算系統中占據核心位置,是存儲器最大的細分市場(占比約六成)。

NOR Flash往往使用數量少和單價低,市場較小;而在DRAM產品方面, 兆易創新目前代理出售的是合肥長鑫的產品,毛利率較低。

實際上,早在2020年6月份,兆易創新便在布局自有品牌的研發。彼時公司定增募資43.24億元,其中33.24億元資金用于DRAM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

那么,未來兆易創新能否扭轉毛利率下滑的局面?開源證券電子行業分析師劉翔表示肯定:"由于公司的存儲芯片和MCU均為通用類產品,今年處于漲價周期,下游需求的高度景氣預將對公司產品的銷量和價格產生較強的提振作用,公司將享有相對充足的產能和較高的毛利率水平。"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持不同看法,原因是行業步入飽和期,研發回報率較低。

過去幾年,DRAM內存供過于求。在2018年,全球DRAM的銷售額達到994億美元;IC Insights最新預計,2020年全球DRAM預計銷售額652.15億美元。

而在技術上,DRAM的開發難度大,制造技術門檻較高,涉及工序多且復雜,長期被海外廠商壟斷。市場調研機構TrendForce今年3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韓國半導體行業兩大巨頭——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在該領域市場份額合計達到72%。

我國DRAM芯片長期依賴進口,國內代表合肥長鑫研發多年后,仍相比國際廠商落后兩到三年時間。而合肥長鑫的董事長也是朱一明,同業競爭下,兆易創新未來能分幾杯羹?

"存儲芯片領域中,DRAM產品在服務器、計算機、手機及其他消費電子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即便是任何一個DRAM的細分市場,都是一個幾十億美金的很大的市場。盡管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DRAM需求市場,但面對如此巨大的需求,國內的市場依舊被國外廠商牢牢占領,公司通過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進入DRAM領域,有利于豐富公司產品線,大幅提升公司競爭力及行業地位。"兆易創新告訴《投資者網》。

除此之外,兆易創新還押寶指紋識別芯片。

不過,對于指紋識別芯片行業的發展前景,市場判斷并不樂觀。近兩年來,行業內價格戰酣暢,屏下指紋芯片售價快速下跌,單個售價從2019年的10美元降低到了5美元。另外,TCL、華星等廠商正在研發的全屏多點屏內指紋技術。

野村東方國際證券預測,今年,鏡頭式光學識別芯片/模組的價格還將繼續降低至1.5至3.5美元。這意味著兆易創新的盈利空間可能進一步萎縮。

兆易創新向《投資者網》回應稱:"今年目前來看,包括電容觸控、指紋等產品線出貨量預計都會有所提升,在其他客戶的業務開展也將彌補去年關鍵大客戶的影響。另外產業鏈上漲價行為的傳導也在發生。"

實際上,在這場風險重重的市場激戰中,兆易創新有足夠的籌碼。截至2020年年末,公司賬面貨幣資金達到73.62億元,一年內到期的借款為零。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營收中占比16.79%的微控制器(MCU)業務,今年將持續高景氣度。中信建投表示,下半年通常為產業旺季,各大終端應用出貨量將進一步增加,但日本地震與臺灣旱災卻加劇供給鏈缺貨形勢,預計MCU產能緊缺的狀況將會持續。(謝瑩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