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消金行業首迎監管評級規定 新老機構如何應變?

有人說,2021年是消金行業大變的一年。教育醫美等場景遇挫、24%利率紅線壓頂、各路巨頭相繼入場、信息“斷直連”壓力仍存……如今行業戰局再變,從“流量”時代到“留量”時代,多面臨考的新老機構又將如何應變?

高壓監管

回顧消費金融2021年,第一個關鍵詞仍是嚴監管。

開年1月,消費金融行業便首次迎來監管評級規定。銀保監會發布的《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試行)》中指出,根據公司治理與內控、資本管理、風險管理、專業服務質量、信息科技管理等,對機構強化分類監管,其中風險過高的機構,不乏采取相應監管措施。

除了分類監管外,震懾行業還有貸款利率整頓。

一方面,在貸款利率披露上,央行發布公告要求,所有貸款產品均應明示貸款年化利率,包括在網站、App、宣傳海報等渠道營銷時,也應以明顯的方式展示。另一方面,在利率上限上,監管部門要求消金機構利率下降,個人貸款年化利率控制在24%以內的這道紅線,也成為了橫亙在不少消金機構面前的一道坎。

例如,北京商報記者就親測發現,監管發文后,仍有部分機構未在營銷渠道明顯披露年化利率,另在利率紅線上,盡管機構自營新增業務控制在年化利率24%以內,但不少平臺合作業務利率仍高于24%紅線。

正如一消費金融公司從業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我司自營新增業務均控制在年化24%以內,與外部平臺合作業務的利率調整工作正在進行中,預計將在監管要求的時間期限提前完成。”該人士還說到,公司的業務規劃已經把逐步降低利率水平和提升客戶滿意度作為經營目標之一,主要通過提升資產質量控制風險成本和壓降運營成本來加以實現,確保符合監管導向要求。

此外,與消金行業緊密相連的助貸行業也迎大變。

一則要求網絡平臺實現個人信息與金融機構全面“斷直連”的通知,除了在助貸圈里炸開鍋外,此監管措施也將對消金業務模式帶來沖擊。北京商報記者多次調查發現,目前不少網絡平臺貸款業務中,與消費金融等資金方共享個人信息的現象極為普遍。后續各方如何理清各自權責、理順業務結構,仍是一道待考題。

“嚴監管持續,尤其是對中尾部機構來說,將更考驗風控能力和科技水平。”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告訴北京商報記者,24%利率大限下,從負債端來看,持牌消金機構將尋求更低的資金成本以保持息差水平,另從客群定位來看,更多機構或將采取客群上浮戰略,優質客群的爭奪戰將進一步加劇。

另從行業格局來看,蘇筱芮指出,嚴監管之下,原先客群下沉、業務粗放的機構將愈發艱難,此外,助貸業務模式面臨利率與信息“斷直連”的雙重夾擊亦將面臨大考。在她看來,機構一方面需要及時“補血”;另一方面,此前偏好高風險客群的機構或需調整目標客群,在更為優質的客群方面尋求掘金機會。此外還需要通過各類途徑實施降本增效,由此消金市場競爭將變得更為激烈。

場景轉向

嚴監管之下,2021年消費金融青睞的部分分期場景也有了轉向,繼租房貸后,教育貸、醫美貸同樣被戴上“緊箍”。

一方面是不少機構曾大力布局的教育分期場景。受2021年7月印發的“雙減”政策影響,校外教育培訓行業進入“冰封期”,依附其而生的教育貸款需求迅速萎縮,相關機構業務規模迎來“斷崖式”下降。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談及教育貸,不少消金機構三緘其口,哪怕之前曾經大張旗鼓張羅教育貸的機構,也紛紛撇清關系。

另一方面,“醫美貸”也迎來全方位重拳整頓。其中,多部委聯合印發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緊接著,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要求金融機構不與任何不法醫療美容機構開展合作;此后,上交所、深交所再次禁止“醫美貸”進入ABS基礎資產池;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通知停止播出“美容貸”及類似廣告;另外,公安部也發布通知,嚴打借“醫美貸”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重拳之下,不少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醫美貸產品停擺。

“2021年教育貸、醫美貸等場景遇挫主要是線下場景出現的風險,對于布局線下業務的機構而言影響較大。”蘇筱芮說道。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金天則進一步指出,相對于教育、醫美等強監管場景,后續,從業機構或可更加關注3C、家裝等與實體經濟發展、居民消費升級等相關的場景開發和經營。

事實上,目前已經有機構向新的場景發力。正如蘇寧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不管是教育貸還是醫美貸的收緊,都是強監管之下,國家為了促進行業生態健康有序發展的積極舉措。目前,機構繼續對電商消費場景提供消費金融服務,家電、3C等消費場景依然是購物貸的主流場景。

另外,該人士補充到,隨著綠色金融和碳中和事業的推進,消費場景將不斷提檔升級,因此消費金融新場景也可能向“綠色智能產品”等新消費領域引導。

如何應變

除了嚴監管、新場景外,讓不少消金行業人員感觸最深的,還有強競爭。

2021年,螞蟻、平安、小米等巨頭旗下消費金融公司紛紛開業,不少銀行等金融機構著力拓展消費金融業務,原持有網絡小貸牌照展業的互聯網巨頭也紛紛轉入消金賽道,各路入場者“虎視眈眈”,無疑加劇了消費金融領域的競爭。

“我們這一年都在埋頭做項目工作,偶爾一抬頭,大佬們都入場了,也是壓力山大。”一消金從業人士就向北京商報記者無奈道,今年巨頭入場,無疑加劇了行業競爭,再加上利率要壓降,在他看來,對于消費金融公司來說,數字化轉型已經迫在眉睫。

強競爭下,馬上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同樣強調了數字化能力的重要性,該人士說道,“我們目前就在發力全線上化、智能化服務、零物理網點的輕資產模式,為了讓零售金融更加靈活高效的‘輕裝上陣’,通過多場景智能獲客,并形成了多元化、全場景、高效觸達用戶的自主開放獲客模式,也是通過這一點,提升了運營效率,降低了邊際運營成本。”

除此之外,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包括中銀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尚誠消費金融等公司也在紛紛發力線上化改造,包括豐富數據中臺功能、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完善系統平臺架構等。

在蘇筱芮看來,如今,消費金融行業已從“流量”時代到“留量”時代,后續,公司首先要關注市場消費需求,貼合實際設計出對金融消費者便捷、實用的產品;其次要通過優化客戶體驗、改進App功能等方式實現用戶留存,還需要關注合規工作;此外,在競爭力構建方面,尋求商業可持續的優質場景成為消費金融下半場競爭的關鍵能力,機構既需要關注場景方的資質審核與把控,結合場景特點設計出相應產品,也需要考慮如何通過生態圈的構造聚合各方資源,打造出留存用戶的核心能力。

消費金融市場已經逐漸步入存量市場,業務機會和盈利能力將加速向頭部機構集中。金天則指出,未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公司需要具備多項能力,一是較強的資金實力,滿足巨大的業務消耗和科技成本投入;二是綜合經營能力,資金成本上具有一定優勢,同時具有相對豐富、成熟的消費金融場景,能夠參與對優質人群的爭奪,而非只能面向風險水平相對較高的群體。(記者 劉四紅)

關鍵詞: 消金行業 監管評級規定 新老機構 嚴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