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北菜鮮農批開張試營業 “線上線下”雙管齊下?

北京“菜籃子”再添一員猛將。12月28日,北京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心(以下簡稱北菜“鮮農批”)開張試營業,相較于傳統批發市場,北菜“鮮農批”融合了云計算、物聯網、現代制造等技術,推進數智化管理。北菜“鮮農批”與新發地形成錯位互補,構成首都農產品日常安全供應的“雙核”保障格局。分析指出,北菜“鮮農批”對于城市供應保障起到一定積極作用,不過商業、運營、管理模式等仍需接受多方位的考驗。

“線上線下”雙管齊下

歷時五年,北菜“鮮農批”露出面紗。12月28日,北菜“鮮農批”開張試營業,從現場來看,該市場由主功能區和商務配套區兩個樓群組成。主功能區共8棟樓,主要用于批發、交易、展示和體驗。商務配套區共5棟樓,主要為商戶提供辦公、工商、稅務、金融等一系列的配套服務。

目前除常規的糧油食品廳、蔬菜廳、鮮肉廳、水果廳試營業外,“一站式集采廳”“首農美好生活市集”也開始試營業。其中“一站式集采廳”,通過專屬農批綜合體信息化管理平臺和集成App,可一站式實現貨品挑選、下單訂購、便捷交易等服務來完成采購過程。

同時,北菜“鮮農批”還打通了線上線下壁壘。按照北京市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管理轉型升級的要求,北菜“鮮農批”實行駐場賣家“注冊制”和入場采購“會員制”,突出智能化特點,采取“線下實體采購+線上電商”模式,通過專屬綜合體信息化管理平臺、集成App,實現高效管理、便捷交易、智能服務等多種功能,做到線上下單采購。

首農食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國豐表示,北菜“鮮農批”主要承擔主城區東部、亦莊開發區、城市副中心的農產品供應保障任務,與新發地形成錯位互補保供模式,構成首都農產品日常安全供應的“雙核”保障格局。據了解,北菜“鮮農批”一期占地305畝,建筑面積61.6萬平方米,地處北京市朝陽區黑莊戶地區。

與新發地錯位互補

事實上,北菜“鮮農批”項目由原北京農產品中央批發市場管委會全資企業北京菜籃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菜集團”)建設,早在2016年4月就破土動工。2019年初,首農食品集團正式托管北菜集團。

今年8月,市商務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發展改革委和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農產品流通體系發展規劃》,提出在北京西南、東南、東北、西北方向建設四個一級農產品批發市場,優化北京一級農產品批發市場布局。而北菜“鮮農批”正是北京確定的四個綜合性一級農產品批發市場之一。由此可見,北菜“鮮農批”的落地對調控北京市生活必需品供應具有重要作用,也與新發地形成錯位互補保供模式。

對于農產品批發市場而言,空間使用效率低、交通擁堵等現狀一直是農產品批發市場在發展中遇到的挑戰和問題。對于上述問題,北京商報記者也了解到,在緩解交通擁堵壓力上,通過優化調整北菜“鮮農批”功能布局和物流動線,將主要批發業態的商流布置在北菜“鮮農批”一到四層,綜合批發配送業態布置在地下一層和二層,實現交易交割分離。從而使得場內人員減少40%、車輛減少30%、冷庫平均周轉效率提升30%、冷庫空間利用率提升30%,從根本上緩解北菜“鮮農批”運營帶來的交通擁堵壓力。

另外,在使用效率方面,通過取消專用高架橋,將部分內部道路、停車場、半室外空間調整為交易、加工、倉儲區域,釋放有效空間9.4萬平方米,總有效商業面積從原設計方案的13萬平方米提升到22.4萬平方米,提升72.3%。

數智化助推行業轉型

相較于傳統批發市場,北菜“鮮農批”身上更多的是數智化的影子。北菜“鮮農批”大數據中心實時收集商品的品種、價格、數量、產地、運輸、檢測等流通信息,建立數據模型,通過數據分析,實現需求側和供給側的監控,從而提高流通效率。另外,北菜“鮮農批”還利用智慧物流系統,通過機器人改變傳統農產品流通環節,降低做業成本,推進行業向標準化、自動化、無人化轉型升級。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賴陽表示,北京市的農產品供應保障主要依托于新發地,如果實現雙核,會進一步加強城市供應保障體系的抗風險能力。因此,北菜“鮮農批”很有必要與新發地形成錯位互補保供模式,構成首都農產品日常安全供應的格局,從而帶來更多保障。另外,農產品流通的交易方式、體系、冷鏈物流等方面都在不斷進行升級轉型,這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而北菜“鮮農批”的布局和架構也是在對北京農產品交易系統的升級進行探索。

賴陽指出,北菜“鮮農批”的商業、運營、管理模式等方面還需要不斷經受考驗,進行升級調整,才能夠發揮其真正的作用。(記者 郭繽璐 張天元)

關鍵詞: 北京“菜籃子” 鮮農批 試營業 線上線下 雙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