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環球觀察:【財聯社時評】有沒有內幕交易,自查和大數據要雙管齊下

(原標題:【財聯社時評】有沒有內幕交易,自查和大數據要雙管齊下)

特約評論員 許文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6月26日晚,被眾多投資者質疑存在內幕交易情形的包鋼股份和北方稀土雙雙回應上交所問詢,稱上調價格緣于今年以來稀土氧化物價格大幅上漲,經自查未發現泄露內幕信息。這一回應再度引發輿論的質疑。

僅從常識判斷,兩家公司標準答案式的官方回應就很難被市場認可。交易數據顯示,在消息公布前的兩個交易日,包鋼股份和北方稀土出現了完全相反的走勢,前者大幅上漲16.7%,后者則重挫12.2%。這是因為,此次調價讓采購方北方稀土增加成本,是利空;對銷售方包鋼股份則是增加利潤。

而且,兩只股票此期間成交量突然放大,并出現明顯交易異動,如北方稀土6月21日遭遇機構大量拋售,四家機構席位賣出共計14.82億元,以及國泰君安雅安朝陽街賣出2.28億元;次日北方稀土主力資金凈流出10.46億元,凈流出額在滬深兩市中排名第2。

更讓投資者感到蹊蹺的是,在公告前的6月22日交易時段,就有市場調價信息的傳言,與公告內容高度一致。但北方稀土當時回應媒體時稱,網傳漲價消息不準確,公司內部也在核實。

筆者認為,盡管兩家公司都在回復上交所問詢函中稱未發現泄露內幕信息問題,但鑒于這一事件的爭議越來越大,常規的交易所問詢方式已然不夠。監管應同步調用大數據進行交叉求證,進一步查實異常的交易行為和“巧合”的市場傳聞中間是否涉嫌內幕交易。

類似現象,在A股市場已經并非首次,且不乏有案例事后被大數據證實確實存在內幕交易。此前,王府井在公告獲得免稅牌照前股價曾大幅上漲,公司面對市場質疑矢口否認內幕信息泄露,不過后來證監會利用大數據調查坐實有人在重大事件公告前獲取內幕信息并大量買入“王府井”股票,獲利數額巨大,涉嫌構成內幕交易。

具體到包鋼股份和北方稀土這個案例,筆者認為監管層可根據新《證券法》對知情人范圍擴大的規定,令其自證,并從資金買賣方入手,利用大數據等技術順藤摸瓜找出異動賬戶和背后主體,同時督促公司進一步自查,直到足以給公眾一個合理的解釋。

一旦發現異常的交易賬戶,監管應當及時介入要求“辯方舉證”自證清白,如果當事人能夠證明自己在利好消息公布之前的大量買入有充分的、合理的理由,則可以取消內幕交易指控。如果沒有合理理由,且相關證據鏈能夠坐實,就應該認定是通過內幕信息來做出的投資決策,并以此定責。通過這一方式,可令那些即便得知內幕消息之人,也不敢肆意妄為。

不過客觀來說,獲得免稅牌照、購銷合同大幅調價這樣的經營性信息因涉及面較廣,公司內部知情人較多,要完全封堵住內幕信息獲知渠道存在難度。但內幕信息泄露通常會引發異常交易,即在利好消息正式公布前,有投資者突然大量買入,從其交易習慣上來講這是不正常的。此類交易不僅應該作為日常監管的重點,在引發市場巨大爭議的案例中,更應該用好用足這一工具。

關鍵詞: 雙管齊下 內幕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