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每日熱點:彼得·林奇:別讓這些股票進入你的股票池

(原標題:彼得·林奇:別讓這些股票進入你的股票池)

紅周刊 編輯部 | 李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投資人雖然在實際操作中可借鑒林奇的13條選股準則和避而不買的“六不投”原則,但無論如何,投資中仍“不能簡單地套用”,仍需綜合判斷多方因素的影響。

進入四季度,特別是站在A股3000點位置的當下,投資者們的股票池又到了“辭舊迎新”時。相較于市場中千奇百怪的投資邏輯,富達麥哲倫基金前掌門人彼得·林奇的“大道至簡”投資理念是值得投資人好好學習的,其認為,投資人需要用最簡單的方式去做最復雜的投資,“尋找10倍股最佳的地方就是從你家附近開始,在那里找不到,就到大型購物中心去找,特別是到工作的地方去找?!?/p>

對于投資人而言,除了可借鑒林奇的13條選股準則外,還有其避而不買的“六不投”股票清單也可做避險參考,當然,無論是選股準則還是避險清單,都“不能簡單地套用”,尤其是其“六不投”原則在A股市場仍需要結合A股市場實際情況去運用,只有結合標的公司具體所處行業特點和市場環境去綜合判斷,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投資準確性。

林奇的“六不投”

在彼得·林奇多年投資生涯中,不看或者保持謹慎的股票主要有六類:最熱門行業中最熱門的股票、被吹捧為“下一個”的公司、“多元惡化”的公司、小聲耳語的股票、過于依賴大客戶的供應商股票、名字花里胡哨的公司。

彼得·林奇提及的第一類不投品種是“最熱門行業中最熱門的股票”。林奇認為,無論投資者在哪個場合,比如汽車上、火車上,當人們都熱衷談論某一只股票時,那么這只股票可能已經到了情緒化非常嚴重的階段。而正因情緒化嚴重,投資者對于這家公司的基本面反而不關注了,同時投資者還陷入了這只股票“只漲不跌”的盲目樂觀中,往往最熱門的股票也常常成為“割韭菜”最痛快的股票。

林奇認為,熱門股上漲時會快速沖向令人驚嘆的價值高度,但一旦下跌,就絕不會慢慢下跌,也不會在所謂的某一支撐位做過多停留,而是令人吃驚的暴跌。在這個過程中,因為股票熱而買入的投資者,肯定不會聰明地及早賣出,即便曾有短時間盈利也會快速變為虧損。

林奇親歷過地毯、石油服務等行業的瘋狂,其中的一些股票曾經被投資人熱烈追捧,但下跌之后變得一文不值。以一家名為布朗的石油服務公司為例,其股價一度達到每股50美元,公司CEO也曾公開嘲笑看空公司的投資者,但4年后公司股價最終跌到了1美元,原來和公司CEO一樣樂觀看多的投資者遭遇到嚴重虧損。

林奇在觀察布朗公司后得出這樣的結論:其只是一個空殼公司,只有一堆無用的鉆井架、一堆數量驚人的債務以及一張慘不忍睹的資產負債表?!叭绻阋揽客顿Y一個接一個出現的熱門行業中的最熱門股票所賺的錢來維持生計的話,那么很快你就得接受福利救濟才能生存了?!?/p>

彼得·林奇不投的第二類品種是被吹捧為“下一個”的公司,比如下一個IBM、下一個麥當勞等。而在當前的A股市場,最常見的就是下一個茅臺、下一個比亞迪等。因為很多投資人在力捧“下一個”的同時,往往選擇性地忽略了“上一個”誕生的時代背景和條件。

對于“多元惡化”的公司,彼得·林奇也拿出了很大篇幅做了專門論述。在資本市場,“多元化”是一個非常常見且受到上市公司重視的發展策略,但真正“多元化”成功的公司卻很少,多數是在講故事。“多元惡化”的公司是“多元化”公司中的一類,這類公司因為之前收購新公司的價格過高、經營業務超出其能力范圍,進而帶來了經營面的惡化。

林奇發現,基本上每隔10年一個輪回,“多元惡化”公司總會在兩個極端之間做“時鐘擺動”:一個10年是大量收購瘋狂地進行多元惡化,接下來的一個10年是瘋狂地大量剝離,進行瘦身重組。林奇說,這種頻繁的收購后因失敗而后悔,只好剝離,然后再收購、再后悔、再剝離的一連串折騰,這除了受小公司股東的熱烈歡迎,對發起收購的大公司毫無益處,甚至只有壞處。

對于“小聲耳語的股票”“過于依賴大客戶的供應商股票”“名字花里胡哨的公司”,簡單歸總,“小聲耳語的股票”是那種像女人說私房話一樣告訴你一只大黑馬、一只非常賺錢的大牛股;“過于依賴大客戶的供應商股票”是“如果一家公司把25%~50%的商品都賣給了同一個客戶,這表明該公司的經營處于十分不穩定的狀態之中”;“名字花里胡哨的公司”是只要公司的名字里有“高級”“主要”“微型”等字樣,或者是用首字母組成的神秘縮寫詞,就會讓投資者一見鐘情,但這只是“一種錯誤的安全感”。

“多元惡化”型公司也存投資機會

雖然彼得·林奇認為遠離上述六類個股是普通投資者保證資金安全的最優選擇,但同時他也提出,如果有深度研究,也是能獲得一些機會的。

在“多元化”操作的公司中,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成功的少數派。伯克希爾最早是一家紡織廠,巴菲特最初買入時也堅持做紡織業,但美國紡織業競爭力的持續下降讓伯克希爾經營日漸窘迫,不得不一次次削減業務,最終徹底退出紡織業。在這一退出過程中,伯克希爾也同時通過一次次并購將自己轉型為一家跨界多行業的集團型企業,擁有了糖果店、家具店、報紙等業務或資產,轉型為伯克希爾帶來驚人的業績表現。林奇說,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就是以收購為主營業務。

在“少數派”之外,一些“多元惡化”的企業其實也是存在投資機會的。林奇指出,“多元惡化”惟一能夠帶來的兩個好處是:一是持有了被收購公司的股票;二是從那些由于“多元惡化”陷入困境而決定進行瘦身重組的公司中,尋找困境反轉型公司的投資機會。

將林奇的思路套用在A股市場,確實可發現市場中存在先遭遇多元化困境后,又依靠剝離非主營業務實現困境反轉的案例,比如汽車行業的長安汽車、鋰電行業的諾德股份等。當然,困境反轉可能僅僅代表公司在經營上回歸正軌,至于后續如何發展則是另外一個話題。

林奇認為,如果企業一定要做多元化,“最好是收購與自己的主業相關的公司”。但即便如此,林奇其實也是不喜歡搞多元化的公司,“我更愿意看到一次強有力的股票回購舉動,因為這樣的回購對股價來說會產生最純粹的協同作用。”

或許是因為善于把握公司的發展狀態,彼得·林奇曾兩度購買蘋果公司的股票:一次是1980年蘋果公司在馬薩諸塞州發行股票,被監管機構認定風險過高、不適合投資者購買,只有富有經驗的投資機構才能購買它的股票;另一次是蘋果公司業務崩潰變成了一家困境反轉型公司后。

辯證看待“大客戶依賴”指標

彼得·林奇認為有“大客戶依賴”情況的公司是存在風險的:如果一家公司把25%~50%的產品賣給了同一個客戶,那么這家公司經營穩定性就差。林奇擔心,“如果失去某一個重要客戶會給一家供應商公司帶來毀滅性的災難,那么我在決定是否購買這只股票時就會非常謹慎?!?/p>

站在林奇的投資角度和他所處的經濟環境來看,林奇的擔憂是有一定依據的,但若簡單套用在A股市場上則可能會產生投資偏差,因為A股公司所在的經營環境與海外公司所處環境還是有著不一樣的硬性條件,很多存在大客戶依賴的公司經營風險其實并不大,有的甚至因與下游產生互補而造就了產業良性發展。譬如在目前A股公司中(披露2021年報的公司),第一大客戶貢獻銷售占比超過90%的18家公司(見附表)中就有多家維持著良性發展趨勢,2019年~2022年中報數據顯示(剔除生物醫藥公司),這些公司歸母凈利潤均相對穩定,只是在各期增長率上有一定波動。

公開資料顯示,這18家公司中有10家屬于公用事業行業,有4家屬于國防軍工行業,另有4家則屬于計算機、醫藥生物、石油石化和有色金屬行業。進一步梳理這些公司的下游第一大客戶,可看到多數是有著巨大規模、資金實力雄厚,且擁有國資背景的大型集團。譬如黔源電力的最大客戶是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其是國企巨頭南方電網的子公司。而正是這些大客戶擁有巨大資金實力和有政府信譽做背書,讓相關有“大客戶依賴”情況的公司獲得了持續發展能力。

當然,除了上述18家公司,第一大客戶貢獻銷售占比在25%以上、90%以下的公司還有641家,這些公司中的第一大客戶也并不一定都擁有雄厚資金實力和政府背景,也因此一旦大客戶經營環境出現惡化,還是難免會存在林奇所提醒的大客戶違約風險,以及大客戶逼迫供應商降價和提供其他優惠的風險,而這些風險一旦發生,業績出現變臉再所難免。

總之,投資人在投資中需要綜合判斷多方面因素,不能簡單依據單一指標給出最終投資決定。

(本文已刊發于10月15日《紅周刊》,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推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