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多重因素驅動港股行情修復,科技板塊上漲彈性相對更強

(原標題:多重因素驅動港股行情修復,科技板塊上漲彈性相對更強)

紅周刊 特約 | 梁杏


(資料圖片)

此前兩年調整導致港股受到重挫,各指數處于低位。但目前市場環境大幅改善,尤其科技股底部上漲的彈性較強。整體來看,美聯儲加息步伐放緩;國內經濟增長前景受到穩增長和疫情政策優化提振;中美審計合作進展較為順利;地緣政治和監管環境大幅改善;此前下跌調整的時間和幅度較為充分,港股科技板塊有望迎來春天。

港股市場觸底上漲

科技股彈性突出

11月以來,港股行情迅速回暖,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恒生指數、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分別從底部上漲超40%和50%,市場對于港股未來的看法也逐步轉向積極。1月16日,百果園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首日盤中一度漲超20%,反映了當前市場環境的改善。

基本面方面,港股與內地經濟景氣度關聯較大;流動性方面,由于香港實行聯系匯率制且金融自由化程度較高,流動性環境與美聯儲貨幣政策聯系緊密;風險偏好方面,其主要受國內反壟斷政策和地緣政治局勢等因素影響。

受益于地產、消費穩增長政策的密集出臺,以及疫情防控措施重大優化調整,內地經濟基本面迎來修復的預期較強。雖然短期地產數據仍未見到太大起色,但行業有望逐步擺脫寒冬,對于經濟的沖擊也會減弱。同時隨著放開,消費場景有明顯恢復,也會助力消費領域供給與需求的雙重改善。

近期公布的美國12月CPI繼續下行,同比連續6個月降至6.5%,核心同比連續第3個月降至5.7%。更重要的是,環比-0.1%為2020年疫情以來首個環比負增長。受此影響,美股、美債和美元均反應積極。市場進一步押注加息節奏放緩。

港股市場中,互聯網平臺為代表的科技股行情或許更加值得重視。對于互聯網平臺為代表的平臺經濟的監管,政策表態也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監管多次提出“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游戲版號發放也回歸常態化,1月17日最新一批共88款國產網絡游戲獲得版號,多數頭部大廠在列,盈利端有望逐步企穩。2022年12月中美審計監管合作也有新進展,基本掃除了中概股披露年報時再度被標記的風險,退市風險大大降低。

從近期南向資金動向來看,截至1月17日,近一個月流入較多的行業分別是醫藥、通信、傳媒等具備科技屬性的方向??傮w來說,今年港股科技股的投資價值或許更高。

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歷史表現更優

過去幾年港股調整幅度比較充分,AH溢價持續處在歷史高位,基金公司也是加碼布局具備性價比優勢的港股資產。目前市場上有近百只包含港股的ETF。

專門投資于港股科技股的ETF主要跟蹤3只指數。考察指數歷史收益,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成立時間最晚。以港幣計價,2017年以來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漲幅為69.88%,遠超恒生科技指數的23.35%和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的-9.93%(截至2023年1月18日)。

從指數成分股特點來看,恒生科技指數和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主要聚焦于傳媒、互聯網平臺。而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行業分布更分散,尤其是醫藥和新能源汽車的權重較高,分別達到32%和13%。

在藥品和耗材集采常態化且趨于穩定下,醫保目錄動態調整,疊加優先審評等政策,從藥物審評審批、支付等持續鼓勵研發創新,創新成為醫藥企業的核心驅動力。港股市場生物醫藥板塊既包括業務成熟、盈利穩定的生物醫藥公司,同時還包括根據港交所18A規則上市的未有收入的初創期公司,具備稀缺性,長期成長空間較大。

對比分析,雖然新能源車短期有一定壓力,2023年年初開始補貼退坡,銷量環比承壓。但車企陸續官宣降價,有望促進銷量改善,多地出臺刺激汽車消費政策,疊加原材料價格下行、缺芯緩解、疫后消費復蘇,看好今年該板塊行情。而港股科技股既包含比亞迪、長城這些傳統自主品牌,還有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也是A股所不具備的標的。

當前,港股科技股在累積一定漲幅后,可能會出現一定波動。但隨著過去幾年壓制估值的因素相繼緩解,依然可以考慮把握港股科技股的修復行情。

(本文已刊發于1月21日《紅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股票、基金僅做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