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買買買”“吃吃吃”火爆春節,消費股能否乘風而上?

2023年這個春節,券商分析師又把記者的活給干了。

多家券商分析師在春節期間通過回鄉見聞、草根調研等方式,深入觀察祖國一二三線城市,帶來“接地氣”的研究觀察,這其中“消費復蘇”是分析師們提到的高頻詞。


(資料圖片)

國泰君安證券多名分析師均表示,消費復蘇是一致共識,但回鄉真切感受到各地春節的超預期火熱;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李林芷也表示,春節期間的線下消費重現“煙火氣”。

值得注意的是,大消費板塊自2021年以來便一直處于調整狀態。那此番消費板塊因何會出現“火熱”行情?這個現狀能否持續?在這些背景下,消費板塊還有何機會?

春節消費因何“火熱”?

春節期間,景區游客爆滿、電影院座無虛席、飯店門前排起長隊……種種跡象表明,“人氣”已經回歸。近期消費復蘇持續回暖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春節是中國最隆重、最具傳統特色的節日,也是傳統的消費旺季,買買買是春節假期不變的旋律。

據國家稅務局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全國消費相關行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2%,其中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分別同比增長10%、13.5%。

圖 1 . 稅務總局統計的消費企業春節收入增長12.2%

資料來源:國家稅務總局,平安證券研究所

二是各項“穩增長”政策也在加速落地。自去年11月中旬以來,降準、“金融十六條”、地產“第二支箭”延期擴容等政策寬松措施密集加碼,逐步形成經濟弱勢恢復的新穩態。

同時各地促消費政策力度明顯加大,包括發放各種形式的消費券、消費補貼等,也對春節消費數據超預期上揚起到了推動作用。

三是疫情防控政策優化的效果正在顯現。伴隨著防控措施的優化,消費場景的制約有望明顯降低,之前被抑制的部分消費需求開始釋放。而今年春節人員的流動性不斷增強,這是居民消費特別是旅游等接觸式服務消費大幅反彈的基礎。

據交通運輸部的統計,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共計發送旅客2.26億人次,日均3223萬人次,農歷同比增長71.2%;全國高速公路小客車日均流量為4394.5萬輛,農歷同比增長33.0%。

消費活力的不斷釋放正提振著全球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日前,一些外國投行紛紛上調中國2023年經濟增長預期,荷蘭國際集團和高盛分別上調至5%和5.2%。

消費恢復“溫而不暖”

不過,也有分析師稱,就消費恢復力度而言,2023年春節并非“一片火熱”,更像是“溫而不暖”。此說法也并非空穴來風。

一方面,盡管今年春節期間相關消費行業營收有所恢復,但今年春節出行人次僅恢復到2019年的 53%左右,相比2019年同期仍有較大差距,這說明消費復蘇仍需時日。

另一方面,超額儲蓄是疫后消費復蘇的重要保障。消費實際上并不存在“刺激”與否,而是取決于消費者兜里是否有錢,是否有消費信心和意愿。

回顧近20年的A股,除了2007年特殊行情之外,幾段消費行情居民收入增速都很穩定,而居民收入增速下降時消費行情往往很快結束。所以如果想要消費出現大行情,居民收入至少不能拖后腿。

圖 2 . 居民收入增速的基本穩定或上行是消費占優的基礎

資料來源:東北證券

過去幾年,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居民收入預期不確定性放大,收入波動加劇直接打擊消費者信心,使其傾向于提高儲蓄比例,延后釋放消費需求,影響了消費升級的進程。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5.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9%,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這也就意味著民眾的消費信心和消費強度要完全恢復,仍需要時間。

圖 3 . 2022年全國及分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增速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梁中華團隊談到,接下來消費恢復的結構分化也會比較大,結構亮點會比較多,總量還要看居民就業和收入的提升速度。中長期還需要觀察疫情對勞動力供給端帶來的持續影響。

華創證券也表示,當下消費數據受春節消費支出傾向影響,疊加居民康復后的 “報復性” 消費行為,消費 “強勢反彈” 的持續性還需要觀察。

消費長牛趨勢不改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消費板塊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國有14億多人口,消費市場空間廣闊。盡管去年受疫情多發頻發影響,消費市場復蘇承壓,但消費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

梳理過往十年、二十年的數據來看,主流的消費板塊,如食品飲料等,都持續性的跑贏了大盤,且牛股頻出。在美股中早已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消費品公司,如可口可樂、蘋果等。

顯而易見,消費板塊是一個長坡厚雪式的賽道。杰里米·西格爾就曾在《投資者的未來》中指出,過去100年來,能夠給投資者帶來超額回報的一是消費、一是醫藥的公司股票。

東吳證券表示,看好2023年消費行業的復蘇,隨防疫政策放松、擴大內需戰略推進,2023年消費行業有望供需兩旺。建議關注的板塊和標的包括:

1)免稅:疫后復蘇業績彈性較大、具備長期成長能力,如中國中免、王府井、海汽集團等;

2)醫美:目前估值分位數低、具備長期成長能力,如愛美客、朗姿股份;

3)航空機場:疫后恢復彈性較大、疫情期間跌幅較大,如上海機場;

4)酒店餐飲:疫后恢復彈性較大、具備長期成長能力,如首旅酒店;

5)教育:疫后恢復彈性較大、疫情期間股價跌幅大、疫后復蘇業績彈性較大,如中教控股、中公教育;

6)黃金珠寶:疫情期間跌幅較大、估值低,安全邊際高,如迪阿股份等;

7)大宗供應鏈產業B2B:估值較低、具備長期成長能力,如廈門象嶼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