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環球新動態:房企2022年普虧下投資策略轉變,押寶一、二線熱點城市核心區域

(原標題:房企2022年普虧下投資策略轉變,押寶一、二線熱點城市核心區域)


【資料圖】

紅周刊 本刊編輯部 | 熊穎

《紅周刊》根據近期房企業績會以及土拍市場表梳理發現,越來越多的房企拿地更加謹慎,偏好風險較小且更容易去化的一、二線熱門城市核心區域。

近期,年報季來襲。不過《紅周刊》梳理發現,在2022年能夠逆勢而上,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的僅僅只是少數派。而更多的房企則是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甚至出現業績虧損。而在這一大背景下,《紅周刊》發現,房企在城市布局上也更趨謹慎,傾向于選擇在市場回暖表現較好的一、二線熱點城市的熱點區域,前述區域不光利潤空間較大、風險較小,還更容易去化“回血”。

少數房企逆勢而上虧損成普遍現象

近期,房企陸續發布2022年報。然而“大浪淘沙”,在全年樓市表現都較為低迷的2022年,僅有少數房企仍能逆勢而上,實現營收凈利的雙增長。比如,2022年,萬科實現營業總收入5038.38億元,同比增長11.27%;歸母凈利潤226.18億元,同比微增0.42%;龍湖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2508.65億元,同比增長12.03%;歸母凈利潤243.62億元,同比增長2.13%(見表1)。

而絕大多數房企2022年都處于盈利能力下滑的狀態。比如,2022年,保利發展實現營業總收入2811.11億元,同比下滑1.37%;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83.03億元,同比下滑33.17%;瑞安房地產實現營業總收入155.72億元,同比下滑11.45%;歸母凈利潤9.06億元,同比下滑44.62%。

更有甚者,不光在2022年營收規模縮水,歸母凈利也處于虧損狀態。據《紅周刊》梳理發現,截至3月30日止,已經發報的A+H房企中,已有超20家房企歸母凈利潤陷入虧損,其中不僅包括部分中小房企,還不乏知名度較高的規模房企(見表2)。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虧損房企僅僅也是在2022年業績虧損房企大軍中的冰山一角?!都t周刊》根據Wind數據梳理發現,在SW房地產開發(A股)中, 業績預告虧損的企業有36家,其中,14家企業為2022年首虧;而在SW房地產開發(港股)中,業績預告虧損的企業有22家,其中19家為2022年出現首虧。

房企普虧背后:降價促銷成常態

為什么在2022年越來越多的房企陷入到業績虧損的尷尬處境?

某規模房企中高層徐杰(化名)告訴《紅周刊》,房地產不僅僅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還是一個對現金流要求比較高的行業。選擇預售證銷售,決定了房地產現金流處于急速運轉的狀態。而一旦出現現金流流速下滑,銷售不及預期的情況,比較容易出現兩方面的問題,一是,銀行開發貸和其他各類發債到期要還;二是,房子不好賣之后,富余的資金夠房企撐多久。房企的現金流壓力不言而喻。

徐杰指出,去年市場規模一下子從18萬億元收縮至13萬億元,縮水了近三成。2022年如此大規模的房企都在出現業績虧損的原因在于,這一大背景下,企業都在自救。自救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以價換量,銷售價格嚴重下滑、利潤受到擠壓。徐杰以其公司位于湖南的某地產項目進行舉例,“原來賣6000元/平方米的,直接降到4000元/平方米。而之前賣6000元/平方米時的凈利潤也不會超過600元/平方米,一般在300元、400元左右不等。一旦售價降到三、四千元/平方米,相當于土地成本已經虧沒了?!?/p>

知名房地產業內人士張宏偉也向《紅周刊》分析表示,造成房企普遍虧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市場因調控持續下行,項目不好賣,尤其是庫存量較大的城市,項目只有降價跑量,企業才能回籠現金,避免債務到期的壓力。

除此之外,張宏偉還指出,部分企業還存在一些“財技”方面的考量。這類存在以往項目貨值虛高的現象,現在把過去的利空,或者貨值虛高的現象充分釋放,有利于企業在下一個財年,能有一個相對較好的利潤表現,至少可以減少再進一步惡化虧損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以往低迷的樓市狀態有所改善。徐杰向《紅周刊》表示,今年1月、2月公司的成交數據要高出公司預估的50%。不過他同樣指出,公司去年降價比較嚴重。而現在雖然市場相對回暖,但也并沒有出現因為市場回暖,房價也開始回升的現象。而張宏偉也表示,房企普遍虧損的這一局面可能還會持續兩到三年,甚至更長。

轉換策略押寶一二線熱門城市核心區域

《紅周刊》根據近期房企業績會以及土拍市場表現梳理發現,越來越多的房企在拿地上更加謹慎,偏好風險較小且更容易去化的一、二線熱門城市的核心區域。

美的置業高層在業績會上指出,2023年在土地研判上“肯定是理性、更加慎重,而且也更加聚焦,絕對不會多點開花?!逼渲?,最重要是做了結構的優化,而不是在增量上做太多的文章。比如,對于量級高城市的土儲,增加了股權比例的收購,提升權益;對于量級差城市的土儲,果斷地從合作項目中退出。龍湖同樣表示,在城市聚焦方面,會堅持按照公司的20個主力城市和14個機會城市來布局,并聚焦在這些城市的核心區域。

不難看出,在2023年的投資策略上,房企普遍具有趨同性。而這也會帶來進一步的問題,就是核心城市里面的核心地塊競爭非常激烈。

據《紅周刊》觀察,這一特征也直接反映在了近期北京的土拍市場上。在3月23日北京迎來的首場宅地土拍上,位于北京市昌平區朱辛莊新區的一宗地塊競爭尤為激烈。根據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該地塊共收獲42家房企參與爭搶,是北京土地市場有史以來企業參與最多的地塊,中簽率僅2.38%。

徐杰(化名)向《紅周刊》表示,前述競爭激烈的這場土拍,其所在房企也有參加,但公司參與競拍的原因并不是因為資金充裕,而是當前的房地產市場方向已經發生了非常明確的變化,未來的市場風險主要集中在四、五線以及部分三線城市;而未來的市場機會則大概率出現在一、二線以及人口凈流入,有產業、有經濟、有人口輻射能力的這些城市。房企都很清楚,現在只能做這種零風險的倒掛的市場。

談及前述公司參與競拍熱門地塊,徐杰指出,我們去北京拍地一方面是怕了四五線市場,現在市場急劇分化,且會一年比一年更明顯,有價有量的市場主要還是集中在排名前20或者排名前30的城市里面;另一方面,該地塊周邊二手房賣7萬元/平方米,地塊的期房部分銷售指導價是6.2萬元/平方米,對比來看,其3萬多元/平方米的地價就跟“白撿”一樣,利潤空間較大。

不過,徐杰同樣指出,對于他們這類想重回一、二線的轉型房企來說并不容易。首先,在拿地能力、舉牌能力上和深耕一、二線的房企存在很大差距,如果直接以市場硬拼、價高者得的方式去拿地,我們根本就沒什么機會;其次,回歸一線,產品戶型需要重新研發,營銷策略、產品定位能否打動消費者,都存在較大的挑戰。

徐杰告訴《紅周刊》,其實,現在房企能做的(應對方法)不多。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很多企業一是不拿地了;二是繼續以價換量;三是控成本。

徐杰以自己所在的房企進行舉例,我們現在基本很少拿地。相反,對于不具備流動性或者流動性較弱的資產也是能賣就賣,將這些閑置資產、無法盤活的資產盡快處理掉,回籠現金流。

(本文已刊發于4月1日《紅周刊》,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推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