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罕量保安有限公司

環球頭條:二八分化,房地產投資端“優質杠桿”發力

(原標題:二八分化,房地產投資端“優質杠桿”發力)

2023年年初,自頂層設計重新定調房地產改革,明確“房地產依舊是支柱產業”,從學術到輿論,對于房地產到底走向何方的討論就不曾停止。

中指研究院數據,2023年第25周,全國300城宅地成交建面696萬㎡,單周環比26%,單周同比-25%,平均溢價率11%。年初至今,全國300城累計宅地成交建面15104萬㎡,累計同比-20%;此外,華潤置地、保利發展、建發房產、招商蛇口、越秀地產的權益拿地金額位居行業前五,分別為419、256、230、200、189億元。整體看,房地產投資端所呈現的,與炒房客和某些唱衰地產的短視頻不同,并沒有外界預想中的冷清。


(相關資料圖)

這一現象恰好說明,無論輿論層面的討論如何演繹,當前不可否認的是,在經濟轉型時期內的房地產依舊是中國經濟支柱行業;不置褒貶地看,在政策指導下的“穩主體”機制會促使房地產行業繼續激濁揚清;同樣,不言而喻,資源向現存的頭部企業靠攏的“二八定律”分化路徑會更加明顯。

拿地前20強房企(截至2023年6月16)

數據來源:中指研究院,IESC政策及產業研究部收集整理

糾偏和路徑轉換

2001年全國商品房平均售價2170元/㎡,2020年售價9860元/㎡,20年累計上漲454%,秒殺市場所有投資理財產品,通過“購入-持有-轉售”的模式,居民能夠低門檻、放心、穩定地實現財富保值增值。

經濟問題從來都不能割裂地看待,房地產是嚴重依靠資金推動的行業,前20年中國快速發展過程中的貨幣發行量十分客觀,之所以沒有引發大規模通脹,房地產這個資金蓄水池功不可沒。相應地,如果沒有不動產投資,普通人無法更直接享受到經濟快速騰飛帶來的財富增值。否定過去20年的模式,并不能更好地找到未來的出路。進一步來看,2020年“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新定位,本質上并沒有推翻過往,而是對過度炒作和過度金融化進行了糾偏。

以此看,房地產并不需要被“拯救”,也并不需要讓其“重回C位”,在不同周期內所承擔的具體職能不同,并不會當然改變其國民經濟支柱地位,當下更多的是需要投資者正視周期、降低預期,尊重市場規律,要意識到房價不會永遠飆漲,房地產投資不是簡單的“買”就能賺,跟所有的投資一樣,稀缺優質的標的,才是硬通貨。

資料來源:中信證券研究部

通過對比歷年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發現,新時期房地產的增量空間和存量改善在一定維度上將在“改善需求”重疊,讓新市民和年輕人安居樂業,是中國式現代化實現過程的重要一環。

優質杠桿與儲備

發展路徑的轉換,讓處于調整周期的房地產市場進一步分化。這種分化,既表現在銷售端,人口凈流入的核心城市不愁賣,而曾經被高周轉裹挾的城市和地塊已近賣不動;也表現在房企投資端,核心城市的土拍市場競爭分外激烈。根據目前的行業數據,國有房企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原因在于國有企業“讓利與民”的天然屬性,在房地產行業利潤日漸微薄的情形下,國有企業強大的股東背景和優質杠桿優勢將愈發明顯。

房企杠桿分為三類,經營杠桿、財務杠桿與合作杠桿。其中,主要通過預售、供應商墊資形式存在的低成本經營杠桿一度是房企眼中的優質杠桿。但在限售制度和金融監管介入,財務杠桿也無法實現盈利目標的前提下,經營杠桿失去能效,迫于債務壓力的一部分房企鋌而走險,陷入非吸非集泥潭。對這種房企而言,時代是其最大的α,也讓其在經濟換擋時原形畢露。

未來,房地產行業投資的邏輯將圍繞以核心城市復蘇為中心,在這些核心城市擁有優質稀缺地塊的企業,或將繼續發揮領先優勢;此外,圍繞“中特估”,以國央企估值修復為中心,國央企享有天然優勢,銷售、拿地、融資端均有顯現,而股權融資的放開,也將進一步放大該優勢。在此過程中,被信用誤殺的民營企業,也將獲得退出更換賽道或重整旗鼓的機會。(CIS)

關鍵詞: